息事宁人

首页 / 息事宁人
息事宁人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xī shì níng rén

释义

息:平息;宁:安定。指调解纠纷;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平安相处。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章帝纪》:“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人,敬奉天气。”

用法

息事宁人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典故

汉章帝刘炟(56-88年),明帝第五子,在位十四年,在位期间,外戚势力开始增长,矛盾也逐渐激化。为了缓和矛盾,元和二年(85年)春,他向三公颁诏说:“目下正值春天,万物生长之时,应顺应阳气上升之势,促使万物更加繁茂。要通知各地官府,凡非死刑案件不必察验追查,官吏之间互相争讼及民事纠纷暂不受理。以期达到平息事端,顺应万物生长之情,待立秋后再恢复往常办法。”

造句

1.平日待人处事,最好抱著息事宁人的态度,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嘛! 

2.我们采取息事宁人的办法不去争执,而是付钱了事。

3.他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来解决冲突。

4.作为政客,乔治?布什从来就不是什么息事宁人的主儿。

5.永远不要"为了息事宁人"而否认自己的经验或信念。

6.老先生以忍让为本,凡事都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

7.息事宁人的做法,有时只会助长邪恶,于事反无补益。

8.原则问题应当辩论清楚,不能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不了了之。

9.息事宁人的谎言,胜过搬弄是非的真话。

10.面对有些问题,我们要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

成语翻译
英语:

make concessions to avoid trouble

日语:

争(あらそ)いを鎮(しず)めて人々(ひとびと)を安心(あんしん)させる

俄语:

замять дело <примиренчество>

法语:

réconcillier les deux parties en conflit

成语谜语

休闲种萝卜(打一成语) | 八小时之外(打一成语)

息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息:止息;迹:行迹,脚印;处:处所。要想不见行迹,只有自己静止不动。引申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停止交游活动。指隐居。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瞋:发怒时睁大眼睛。停止发怒和生气。多用作劝说,停息恼怒之辞。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连呼吸都是共同的;相通的。比喻彼此关系密切。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人们可以通过共同爱好的作家沟通思想感情,彼此息息相通
  • 释义:息影:退隐闲居。形容退隐家中
  • 色彩:中性成语
人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薄命:福薄命苦。福薄命苦的美女。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才子:有文学才华的男人;佳人:容貌美丽的女子。有才学的男子和美貌的女子。旧时指才华杰出的男子与容貌秀美的女子。旧时多指有爱情关系或婚姻关系匹配相当的男女。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当今社会,许多青年向往才子佳人的婚姻模式,但这种想法略显片面。
  • 释义:才气:才能和气质。才华超过平常人。
  • 色彩:褒义成语
  • 释义:才能和见识超过一般人。
  • 色彩:褒义成语
  • 造句:她饱读诗书,才华出众,智慧超群,才识过人
  • 释义:仓卒:匆忙。客人突然到来,仓促中招待不周,难尽主人之礼。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