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犹在耳

首页 / 言犹在耳
言犹在耳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yán yóu zài ěr

释义

话音还在耳边回响。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七年》:“今君虽终,言犹在耳。”

用法

言犹在耳主谓式;作谓语;形容对别人的话印象很深。

典故
  • 春秋时期,晋襄公死后,太子夷皋年少,赵盾执掌国政,他想立襄公弟弟雍为国君,派人去秦国接他。太子夷皋的母亲缪赢知道后,日夜抱着夷皋在朝廷上痛哭,说襄公生前托孤言犹在耳,怎么能立即变卦呢
造句

1.祖父虽已去世多年,但他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言犹在耳

2.老师反复教导言犹在耳,严肃认真的表情犹在眼前,我深为震撼,也已经深刻的认识到事已至此的重要性。

3.广州市长林树森几个月前对新加坡的微词言犹在耳。 

4.他虽然已经离开很久了,但我总感到言犹在耳

5.物换星移,时过境迁,言犹在耳

6.言犹在耳,彼此已经开始立即收缩。

7.评价言犹在耳,相关土地环节的调控效果已经体现出来。

8.市场的呼声言犹在耳,监管层的回应接踵而至。

9.老師的責備言犹在耳,你竟然立即再犯。

10.老师在毕业时对我说的话,至今言犹在耳

反义词
成语翻译
英语:

the words are still ringing in one's ears

俄语:

словá звучáт в ушáх

成语谜语

表示还得靠老子 (打一成语) | 调休一周(打一成语) | 讲道德·上楼格(打一成语) | 道之所存(打一成语) | 一息尚存(打一成语) | 陈留(打一成语) | 纵横计不就(打一成语)

言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言:文言中用在句首的虚词;没有实际意义;归于:回到。指重新和好。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两个人经过一番对谈沟通,彼此尽释前嫌,言归于好
  • 释义:言:说的话;尽:完全。指说的话不能表达全部的意思。多用于信的末尾。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当我写完“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时,才松了一口气,终于把这封信写完了。
  • 释义:言:语言。语言是表达内心活动的声音。指语言是人们思想情感的反映。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言为心声,你对他说的话的评价一点都没错。
  • 释义:归:回到;正传:本题或正题。原为旧时小说常用的套语;把话回到正题上来。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现在让我们言归正传,商讨一下联欢会的节日内容。
  • 释义:由:从;衷:内心。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话不是出于真心实意;指心口不一。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迫于无奈,他只好言不由衷地说了几句捧场话。
耳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形容束手无策的困态。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肥肥的头;硕大的耳。形容生活优裕;保养得好。旧时也指人长得福相。今多用于贬义。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猪八戒体态丰满,肥头大耳,总是贪吃贪睡,十分可爱。
  • 释义:打雷的声音贯满耳边。形容人的声名很大。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交头:头挨着头;接耳:嘴挨着耳朵。头挨着头;嘴对着耳朵。指凑在一起低声说话。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玲玲和丹丹在考试时交头接耳,被老师视为作弊。
  • 释义:苦口:药吃起来特别苦。逆耳:听起来使人感到不舒服。形容真诚的规劝。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