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声匿迹

首页 / 消声匿迹
消声匿迹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xiāo shēng nì jì

释义

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再出现。

出处

语出《艺文类聚》卷三六引北周庚信《五月披裘负薪画赞》:“禽巢欲远,鱼穴惟深,消声灭迹,何必山林!”

用法

消声匿迹作谓语、宾语、补语;用于人或事物。

成语翻译
英语:

hide oneself

日语:

声(こえ)も出(だ)さず姿(すがた)も現(あらわ)さず

俄语:

изчезнуть и спрятаться <сходить со сцены>

消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指用消极的方法不认真工作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指对各方面的消息能及时掌握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不公开讲话,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再出现。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指事物的盛衰变化或行为的出处进退。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指事物的盛衰变化或行为的出处进退。
  • 色彩:中性成语
迹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指车马行过的痕迹。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上古的语言文字。借指上古时期。 南朝 陈 徐陵 《陈公九锡文》:“自古蟲言鳥跡,混沌洪荒,凡或虔劉,未此殘酷。”
  • 释义:指古代的鸟虫书。借指变化莫测、难以辨认的书体。 明 李东阳 《答罗明仲草书歌》:“ 紫陽 之書冠今古,其大如斗小者巵,蟲書鳥跡不復識。”
  • 释义:比喻掩盖事情的真相。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遁:隐藏;匿:藏匿。隐姓埋名,不让人闻知。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