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不两立

首页 / 誓不两立
誓不两立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动宾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shì bù liǎng lì

释义

发誓不跟敌人并存。形容双方仇恨极深。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4回:“瑜曰:'吾与老贼誓不两立!'孔明曰:'事须三思,免致后悔。'”

用法

誓不两立动宾式;作谓语;指不能同时存在。

造句

1.中国人民同外来侵略者永远誓不两立

2.我跟这些恶势力誓不两立

3.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与侵略者誓不两立

4.我与你仇深似海,誓不两立

5.它也说明了平等是不可能的;它与人性是誓不两立的。

6.穿高跟鞋的一派与穿低跟鞋的一派互相攻击,誓不两立

7.两派各视对方为寇雠,誓不两立

8.只要我一日不死,我聂辰,便与你们铁刀城周家,誓不两立!

9.大一下半年,刘芳却被兄弟谢波抢走,我发誓和谢波誓不两立

10.要争取民主便必须与当权者誓不两立

成语翻译
英语:

swear not to coexist with another

德语:

einander spinnefeind sein

成语谜语

矢志从一·上楼格(打一成语)

誓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同“山盟海誓”。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立誓至死不生二心。形容忠贞不渝或意志坚定专一。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立誓宁死也不屈服。
  • 色彩:褒义成语
  • 释义:立誓至死不变。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断发向天起誓。
  • 色彩:中性成语
立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形容有所畏惧,不敢正立。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形容因居父母丧过度哀痛,身体受到摧残,消瘦憔悴的样子。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鼎;古代烹煮用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像鼎那样三只脚并立。比喻事物三方面并立;常指政治局势或力量三方面相持。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比喻有我无你。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中国武术的一种姿式。像公鸡似的用一足站立的一种武术姿式。也泛指用一只脚站立。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体育课上老师要我们做一个“金鸡独立”的姿势。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