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放厥辞

首页 / 大放厥辞
大放厥辞

  • 色彩
    贬义成语
  • 结构
    动宾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dà fàng jué cí

释义

亦作“大放厥词”。①谓写出大量优美的辞章。②大发议论(今多含贬义)。

出处

唐·韩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琼琚,大放厥辞。”

用法

大放厥辞作谓语、宾语;指大发议论。

典故
  • 唐朝时期,柳宗元与刘禹锡主张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他在官场上屡屡失意。但文学成就很高。散文说理透彻,山水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他死后,韩愈写《祭柳子厚文》称赞他:“玉佩琼琚,大放厥词。”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翻译
英语:

have a big mouth

大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用于大事的计策,结果只用在小事情上。表示计策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等到大冷天才去找毛皮衣服。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十分慌乱。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不偏袒任何一方。
  • 色彩:褒义成语
  • 造句:大公无私这个精神只有一小部份人身上有。
  • 释义:大家:旧指有声望地位的高门贵族。风范:风度、气派。出自高贵人家特有的气派。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她虽是小家碧玉,但做事却很有大家风范
  • 释义:原指文章的内容,既包涵天地的元气,又概括了极微小的事物。形容文章博大精深。
  • 色彩:中性成语
辞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亦作“析辨诡词”。谓巧言邪说。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亦作“析辨诡词”。谓巧言邪说。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让那些鳏寡孤独之人皆有所养,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 释义: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论著。同“一家之言”。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指单方面的话,版面的看法。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