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源出1.四岳之后,以职官命氏。四岳,尧时官名,司掌四时、方岳。在周朝时,有人为宗伯官,掌握邦国祭祀典礼之职。也称太宗、上宗,相当于后来的礼部尚书。太宗伯,辅佐天子管宗室之事,为六卿之首。周代有世袭宗伯者,其子孙以祖上官职命姓,称为宗氏。2.出自子姓,以祖字为姓。与钟氏皆晋伯宗之后也。3.出自偃姓,春秋时有偃姓宗国(在今安徽舒城东南),宗子的后代也称宗氏。4.宗氏,陈宣公六世孙宗来氏之后《元和姓纂》。左传陈有宗竖,世族谱云:“宣公六世孙。”
「淳于」源出淳于(Chúnyú)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出自姜姓,是炎帝的后代,以国名为氏。周武王灭商后,把原夏朝斟灌国姜姓淳于公封在州邑(今山东省安丘县),建立州国,因位居公爵,世称州公。春秋时期有州公实,亡国于杞,州国公族定居于淳于城(今安丘县东北,原为州国都城),后来复国,名淳于国,仍为公爵,成为春秋时期的小国之一。亡国后,其族人以原国名命姓,称淳于氏。到唐代中期,唐宪宗名李纯,淳于姓的“淳”字与“纯”字同音,遂在避讳之列,乃去淳为于姓。五代以后,有于姓恢复祖姓,仍复姓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