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以目

首页 / 道路以目
道路以目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紧缩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dào lù yǐ mù

释义

人们在路上相遇;只是相互看看;心里有怒怨;可什么话也不敢说。形容反动统治暴虐;社会上没有言论自由。

出处

《国语 周语上》:“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用法

道路以目偏正式;作谓语;形容人们在暴政下没有自由。

典故
  • 周厉王统治周朝时把平民赖以谋生的许多行业,改归王室所有,一时间民生困苦民冤沸腾。厉王不听劝谏却采用特务手段对付人民,他派人去卫国(河南淇县)请了很多巫师,在首都镐京(陕西西安以西)川流不息地巡回大街小巷,偷听人们的谈话,凡经他们指认为反叛或诽谤的人,即行下狱处决。不久,镐京再也听不到批评厉王的声音。后来人们索性连话都不说,亲戚朋友在路上见了面也只敢用眼睛示意(道路以目)来表示对厉王的不满。厉王大喜说:“怎么样,我终于使诽谤停止了。”他的大臣召公劝戒说:“这样堵住人民的嘴,就象堵住了一条河。河一旦决口,要造成灭顶之灾;人民的嘴被堵住了,带来的危害远甚于河水。治水要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民要让天下人畅所欲言,然后采纳其中好的建议。这样,天子处理国政就少差错了。”厉王不听劝告,仍然一意孤行,实行暴政。举国上下都是敢怒不敢言。3年后(公元前842年),平民们最终不堪忍受,自发地组合起来攻入王宫,把暴君放逐到一个叫彘(今属山西)的地方。这个事件史称“国人暴动”。“杀戮无辜曰厉”。周厉王的谥号“厉”字,即是概括了他的这段杀人止谤的历史。
反义词
成语翻译
英语:

to be frightened into complete silence but to exchange their hatred with eyes

道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比喻庸才,无用之才。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一个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人们只需一接触便能感受得到。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遗:丢失的东西。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很好。也作“路不拾遗”。
  • 色彩:褒义成语
  • 造句:人们都希望出现夜不闭户,道不拾遗那么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 释义: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所以天下容纳不了他。后用以正确的道理不为世间所接受。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比喻不被重视的人。
  • 色彩:中性成语
目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疮痍:创伤;比喻战争或自然灾害之后的景象。多用于比喻因战争或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破坏。眼睛所看见的都是残破凄凉的景象。比喻遭破坏的程度极为严重。也作“满目疮痍”。
  • 色彩:贬义成语
  • 造句:这个小小的城镇,已经是疮痍满目,惨不忍睹。
  • 释义:疮痍:创伤;弥:满。比喻触目皆是天灾人祸,穷困流离,民不聊生的景象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这位大娘慈眉善目,一见她就让人感到无比亲切。
  • 释义:粗:大略;眉目:比喻头绪。刚刚有点头绪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瞑目:闭上眼睛,指死去。心甘情愿,死了也不遗憾。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