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钟掩耳

首页 / 盗钟掩耳
盗钟掩耳

  • 色彩
    贬义成语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程度
    生僻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dào zhōng yǎn ěr

释义

盗:盗窃;钟:古代一种乐器。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出处

《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用法

盗钟掩耳作定语、宾语;指自欺欺人。

典故
  • 从前有个小偷发现人家家门口挂着一口很大的铜钟,他想偷但一个人搬不动,想把他敲碎卖碎铜,担心敲钟时别人听到声音而偷不成,终于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就是把自己的耳朵用棉花塞住听不到声音,结果偷窃时被当场逮住
成语翻译
英语:

The cat shuts its eyes while it steals cream.

盗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盗:窃取;名:名誉、名称;暗:黑暗。在黑暗时代窃取好的名誉。指奸佞之人在乱世乘机骗取声誉。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窃取名誉;欺骗世人。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强盗也有强盗的一套道理;做强盗的人;有时也讲道义。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小赵感叹:盗亦有道啊!
  • 释义:跖:人名,传说是先秦时起义军领袖,封建社会称之为盗跖,代指坏人;物:物品。指盗贼抢劫来的东西。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玉:贵物。钩:贱物。比喻一切大小窃取之事。
  • 色彩:贬义成语
耳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吕氏春秋·自知》:“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则鍾大不可負,以椎毁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掩)其耳。”后以“盜鍾掩耳”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公平》:“爲之而欲人不知,言之而欲人不聞,此猶捕雀而掩目,盜鍾而掩耳者,只以取誚,將何益乎?”《云笈七籤》卷九十:“若人不知則鬼神知之,鬼神已知而云不知,是盜鍾掩耳之智也。”亦省作“ 盜鍾 ”。 南朝 梁 任昉 《劝进今上笺》:“惑甚盜鍾,功疑不賞,皇天后土,不勝其酷。”
  • 释义: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 释义:见“东风射马耳”。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射:射出。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形容使人震惊。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