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人捉刀

首页 / 代人捉刀
代人捉刀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dài rén zhuō dāo

释义

指代人作事或写文章。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用法

代人捉刀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典故
  • 三国时期,生性多疑的曹操在会见匈奴的使者时,为了显示他的威武形象就让一表人才的崔季珪装成他接见,自己则扮成武士提着刀站在床头。会见完毕就命间谍问匈奴使者对魏王的印象如何,匈奴使者说床头捉刀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近义词
  • 替人执笔
成语翻译
英语:

ghostwrite for others

代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受:承受,担待;过:过失,过错。替别人承担过错的责任。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众人都清楚小明在代人受过,纷纷为他感到不公平和愤慨。
  • 释义: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替别人说好话。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成玄英疏:“庖人,谓掌庖厨之人,则今之太官供膳是也。尸者,太庙中神主也。祝者,则今太常太祝是也,执祭版对尸而祝之,故谓之尸祝也。樽,酒器也。俎,肉器也。”后因以“代越庖俎”比喻越出本分,代行其事。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替人说好话。
  • 色彩:中性成语
刀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谓出卖耕牛,购买武器去从军。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铅刀:铅质的刀。蹩脚的马,不快的刀。比喻才力很弱。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劣马钝刀。比喻平庸之才。鈆,同“ 鉛 ”。《後汉书·隗嚣传》:“昔 文王 三分,猶服事 殷 ;但駑馬鈆刀,不可强扶。”亦省作“ 駑鉛 ”、“ 駑鈆 ”。 唐 张九龄 《登郡城南楼》诗:“駑鉛雖自勉,倉廪素非實。” 宋 吕公著 《定州谢上表》:“顧駑鈆之難强,嗟蒲柳之易衰。”
  • 释义: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比喻用笔或嘴陷害人于死地
  • 色彩:贬义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