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

首页 / 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táng láng bǔ chán

释义

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

出处

汉·赵晔《吴越春秋》:“螳螂捕蝉,志在有利,不知黄雀在后啄之。”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人目光短浅

反义词
螳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犹螳臂当车。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同“螳臂当车”。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犹螳臂当车。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比喻微弱的兵备。《文选·左思<魏都赋>》:“薄戍緜冪,無異蛛蝥之網;弱卒瑣甲,無異螳蜋之衛。” 李善 注:“《莊子》:‘ 蘧伯玉 謂 顔闔 曰:汝不知夫螳蜋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
  • 释义:亦作“螗蜋奮臂”。犹螳臂当车。 唐 黄滔 《谢试官启》:“將憐其蜯蛤剖胎,只自迴旋於皎月;螗蜋奮臂,無辭殞碎於高車。”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却说》:“卻乃提一旅之師,抗百萬之衆,何異螳蜋奮臂,羊豚鼓鬣。”
蝉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祸事临头还不知道。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噤:闭口不作声;若:像;寒蝉:深秋的知了。不作声像深秋的知了一样。形容有顾虑不敢说话。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此前两次民众示威都以枪林弹雨收场,民众受到恐吓噤若寒蝉
  • 释义:寒蝉:冬天的蝉不叫。自己同寒天的蝉一样,比喻闭口不说话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