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色狗马

首页 / 声色狗马
声色狗马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shēng sè gǒu mǎ

释义

声色:歌舞和女色;狗马:养狗和骑马。后来二语连用;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

出处

唐 白居易《悲哉行》:“平封还酒债,堆金选蛾眉。声色狗马外,其余一无知。”

用法

声色狗马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典故

杨暕(584-617年),字世朏(fěi匪),小字阿孩。隋炀帝子。开皇中立为豫章王,后为内史令。仁寿中,拜扬州总管沿淮以南诸军事。炀帝即位后,进封齐王,历任豫州牧、雍州牧、河南尹等。史称其性格骄侈,亲近小人,经常做一些不法之事,并派遣亲信,四处寻求声色狗马。大业十四年(618年),杨暕在江都宫与其父炀帝同时被杀。

造句

1.在修道士的极端压抑与声色狗马者的放任之间的某个地方,掩藏着道理。

2.声色狗马、暴饮暴食,放荡的生命压抑精神的生命,灵魂就决不会开花结果;这就是丧失灵魂的缘由。

3.有些人,天生就没有某些造就肉体欲孽的能力;而另一些人,则因过度纵欲而遗失了声色狗马的癖好,从而变成了禁欲者。

4.列夫·托尔斯泰,一个大好人,一度也曾是个声色狗马之徒,现在却转变为一个苦行者;过起了圣徒般的生活,这是一种一般的演变。

成语翻译
英语:

song and women, hunting and racing

声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俱:都。一边诉说;一边哭泣。形容极其悲痛、哀伤的样子。
  • 色彩:贬义成语
  • 造句:他一说到伤心的地方,就忍不住声泪俱下
  • 释义:声名:名誉;名声;狼藉:传说中狼群垫草而卧;起来时把草踏乱以消灭痕迹。后借以形容散乱;引申为破败得不可收拾。形容声望和名誉败坏到极点;不可收拾。
  • 色彩:贬义成语
  • 造句:这份杂志老是报导一些八卦消息,无怪乎声名狼藉
  • 释义:彼此串通,互通消息。
  • 释义:指朋友间思想一致,性情投合。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迷惑敌人的一种战术;虚张声势说攻击东边;实际进攻西边。声:声张;击:打击。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警察识破了他声东击西的小伎俩。
马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我们盼望有伯乐相马的机会。
  • 释义: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吹嘘奉承。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若与惯于吹牛拍马之人为伍,定损友无疑,百害而无一益。
  • 释义:①作战时单身上阵;冒险直进。②比喻做事单独行动;没有人帮助。也作“匹马单枪”、“单兵独马”、“单人匹马”。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那位旅行者孤身一人,单枪匹马,勇敢地迎向暴风雪。
  • 释义:谓世事多变,得失无常。典出《淮南子·人间训》。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