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跖之物

首页 / 盗跖之物
盗跖之物

  • 色彩
    贬义成语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程度
    一般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近代成语
拼音

dào zhí zhī wù

释义

跖:人名,传说是先秦时起义军领袖,封建社会称之为盗跖,代指坏人;物:物品。指盗贼抢劫来的东西。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8回:“这银子是我们江南这几个人的,并非盗跖之物,先生如何不受?”

用法

盗跖之物作宾语;用于赃物。

盗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同“盗钟掩耳”。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以之为因小眚而遭谗被疑的典实。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比喻以不正当手段获益。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主人:物主。盗贼憎恨被他所盗窃的物主。比喻邪恶的人憎恨正直的人。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吕氏春秋·自知》:“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则鍾大不可負,以椎毁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掩)其耳。”后以“盜鍾掩耳”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公平》:“爲之而欲人不知,言之而欲人不聞,此猶捕雀而掩目,盜鍾而掩耳者,只以取誚,將何益乎?”《云笈七籤》卷九十:“若人不知則鬼神知之,鬼神已知而云不知,是盜鍾掩耳之智也。”亦省作“ 盜鍾 ”。 南朝 梁 任昉 《劝进今上笺》:“惑甚盜鍾,功疑不賞,皇天后土,不勝其酷。”
物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物:人物;人们。接待交往各种人物。指平时与人相处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他生性迷糊,待人接物常常张冠李戴,闹了不少笑话。
  • 释义:指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不是长期蛰居池塘中的小动物。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终究要做大事。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他母亲很迷信,小时候请人给他算过命。说这孩子有贵人之相“,非池中物”,长大了要做一番大事业。
  • 释义:指王朝更迭,改正朔,易服色。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更:再;长物:多余的东西。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
  • 色彩:贬义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