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之明

首页 / 自知之明
自知之明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zì zhī zhī míng

释义

自己了解自己这样的明智。指对自己的(优)缺点了解得透彻。明:明智。

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第33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

用法

自知之明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典故
  • 齐威王当上国王后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喜欢听别人弹琴。邹忌携琴前去拜见齐威王,就是光说不弹,并把不弹琴的道理与治国联系起来,使齐威王明白治国的道理,齐威王任命邹忌为相国。邹忌以自身形象影响齐威王有自知之明
造句

1.一个严于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

2.人贵有自知之明,不能自以为是。

3.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当你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往往是出问题的征兆;当你自认为聪明的时候,往往已经走进了别人设下的套。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真正有自知之明的人,做人不卑不亢。

4.自知之明是智慧,忘乎所以是愚蠢。

5.人都应该有自知之明,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做自己。

6.人应有自知之明,否则小往大来,成功的希望是很渺茫的。

7.最难能可贵的是她良知泯灭之前还有一点点自知之明

8.这次院领导换班,他再不“让贤”,就没有自知之明了。

9.能够认识自我,才能有充实圆满的人生,然而却有很多人目不见睫,无自知之明

10.我有自知之明,自己能力有限,驽马铅刀,不是当领导的料,还是干点粗活算了。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翻译
英语:

know one'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日语:

おのれを知(し)る明(めい)

俄语:

знать себя <познай самого себя>

德语:

Selbsterkenntnis

法语:

se faire une idée juste de soi

成语谜语

说与旁人浑不解(打一成语) | 次日揭晓·上楼格(打一成语) | 从认识到了解 (打一成语)

自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依靠自己生产;满足自己需要。给:供给;足:满足。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中国历来是自给自足的"中史之国。"。
  • 释义:机杼:本指织布机上的筘,织布时每条经线都要从筘齿间穿过,比喻心思、心意。比喻写文章能创造出新的风格和体裁。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自己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
  • 色彩:贬义成语
  • 造句:凡事我们都要量力而为,绝不能自不量力
  • 释义:掘:挖。自己给自己挖掘坟墓。比喻自己为自己的失败或灭亡准备了条件。
  • 色彩:贬义成语
  • 造句:在某种意义上,他们依旧无法想象一个体系怎能以“自掘坟墓”来运行。
  • 释义: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自出心裁,独著只眼,不计利害,只问是非。
明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背:背弃;投:投奔。指背离黑暗,投向光明。比喻背离昏主,投向明君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层次:事物的次序。事物的次序界限清楚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谓在细枝末节上用心,而自以为明察。《晋书·皇甫谧传》:“若乃圣帝之创化也,参德乎二皇,齐风乎虞夏,欲温温而和畅,不欲察察而明切也。”《旧唐书·文苑传上·张蕴古》:“勿浑浑而浊,勿皎皎而清,勿没没而闇,勿察察而明。”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八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察察:分析明辨;明:精明。形容专在细枝末节上显示精明。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