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求诸己

首页 / 反求诸己
反求诸己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动宾式成语
  • 程度
    生僻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fǎn qiú zhū jǐ

释义

诸;之于的合音;反过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要求。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用法

反求诸己动宾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典故
  • 相传四千多年前,正是历史上的夏朝;当时的皇帝就是赫赫有名的大禹。
    有一次,诸侯有扈氏起兵入侵,夏禹派伯启前去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部下们很不甘心,就一致的要求再打一次仗。伯启说:“不必再战了。我的兵马、地盘都不小,结果还吃了败战,可见这是我的德行比他差,教育部下的方法不如他的缘故。所以我得先检讨我自己,努力改正自己的毛病才行。”从此,伯启发愤图强,每天天刚亮就起来工作,生活简朴,爱惜百姓,尊重有品德的人。这样经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来侵犯,反而心甘情愿的降服归顺了。
造句

1.不怨天,不尤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3.只要反求诸己,我们就会明白,智能生命可能发展成我们不乐见的东西。

4.这就是古人常说的,反求诸己,因此融会贯通,而能触类旁通的道理。

5.我们不知道反求诸己,求自心的话,我们就会当面错过,交臂失之。

6.李经理成功的秘诀,就是时时反求诸己,不断检讨自己的失误。

7.如果工作上出了问题,则应该反求诸己,而非只是一味地责怪别人。

8.孩子考试成绩不好,你首先应该反求诸己,检查一下自己做得怎么样才对。

9.老王时时不忘反求诸己,自我检讨,难怪做人处事绝少有所缺失。

10.既然你想要连任理事,就应该反求诸己,认真做事,而不是发黑函中伤他人。

反义词
成语翻译
英语:

reflect and try to find fault in oneself

反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治:整治;身:身体;其身:自身。反而整治自身。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别人的方法所治服。
  • 释义:反目:翻转眼皮;以白眼珠瞪人。反眼相看成为仇人;指夫妻不和闹得很僵;以致互相成为仇人。也指其他原来关系非常亲密;相处十分要好的人;矛盾激化;互相对立。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然而,当前的僵局是双方关系长期恶化的集中爆发,这两个曾经宣称彼此在外交关系和战略合作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国家,现在却反目成仇
  • 释义:从事情的反面做的文章。多指反语。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反面:坏的消极的一面。指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言行。指能从反面教育人民的人或事。
  • 色彩:贬义成语
  • 造句:霸权主义者是全世界人民的反面教员
  • 释义: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报答恩情。
  • 色彩:中性成语
己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分:本分;守:保持;己:指自己活动的范围或指自身所具有的品节。指谨慎老实;遵守合乎自己身分的规矩;不越轨外求;亦指安于现状。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他既不运动也不折腾,是个十足安分守己,不求有功的人。
  • 释义:盖:承上文申说理由和原因;由:听命,顺从。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表示谦虚。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显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谓假托为知心朋友。
  • 色彩:中性成语
"反求诸己"相关的名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