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止自若

首页 / 举止自若
举止自若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jǔ zhǐ zì ruò

释义

自若:象原来的样子。举动不失常态。形容临事镇定,举动不失常态。

出处

《资治通鉴 唐高祖武德六年》:“孝恭将发,与诸将宴集,命取水,忽变为血,在坐皆失色,孝恭举止自若。”

用法

举止自若作谓语;指人处事镇静。

近义词
反义词
举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能将大鼎举起,能将高山拔动。比喻力大气壮。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贤:胡才能,有道德的。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绝:折断;膑:胫骨。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列举出的十件事情中,通晓的就有九件。比喻学识渊博。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举:全。混浊:不清明。世上所有的人都不清不白。比喻世道昏暗。
  • 色彩:贬义成语
若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泰然:镇静的样子;自若:跟平常一样。形容碰上意外、严重或紧急的情况;能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 色彩:褒义成语
  • 造句:面对敌人的屠刀,刘胡兰泰然自若,从容就义。
  • 释义:指在不平常的情况下;有说有笑;同平常一样。自若:跟平常一样。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上手术台之前,妻子紧张得要命,他却谈笑自若
  • 释义:《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圣,时风若。”孔传:“君行敬,则时雨顺之。”后以“风雨时若”指风调雨顺。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连禽兽不如。形容人格低下,品行极坏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定;神情不变。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他心里一惊,但表面上却仍神色自若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