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利忘义

首页 / 见利忘义
见利忘义

  • 色彩
    贬义成语
  • 结构
    连动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jiàn lì wàng yì

释义

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形容人贪财自私。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樊郦滕灌靳周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用法

见利忘义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典故
  • 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对娘家的人封王封侯,排斥异己,诛杀功臣。不久,吕后也死了,她在遗诏中指定内侄吕产为相国,吕禄统领京都禁卫军。吕氏家族掌权,激起一批功臣不满,太尉周勃与丞相陈平密议对策。他们巧使妙计,把吕党要人郦寄争取过来,由他去说服吕禄,把兵权还给周勃。这时,大将军灌婴联合齐王刘襄等刘家军,回京师欲诛吕氏家族。郦寄与吕禄本是知交,吕禄听了郦寄的话,终于把北军归周勃指挥。前相国曹参的儿子曹??(zhu)又配合朱虚侯刘章控制了南军,在未央宫杀死了吕产。其余吕氏大官,也都被周勃派人抓获,一一斩首。吕氏势力全被消灭后,周勃、陈平等大臣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就是汉文帝。在诛吕这场斗争中,郦寄也出了力,所以袭父爵为曲周侯,但舆论说他出卖朋友。《汉书》记载说:“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作者班固认为郦寄不属于“见利忘义”。
造句

1.现在的人大部分心胸很狭窄见利忘义

2.他一向见利忘义,贪污、收贿样样都来。

3.小人通常是见利忘义的。

4.他是个见利忘义的小人。

5.有些人见利忘义,鼠目寸光。

6.哪个老板愿意背上那种见利忘义的坏名声?

7.他虽然很能干,但见利忘义,得小心提防。

8.作者刻画出了一个嗜钱如命、见利忘义的活灵活现的市侩形象。

9.他是个见利忘义的人,不能结交他。

10.那种见利忘义,宠辱皆忘的人是不值得交往的。

成语翻译
英语:

forget friendship for profit

成语歇后语

拾钱不认街坊 | 拾钱不识街坊

见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见“见笑大方”。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识:知道。看到的多;知道的广。形容资格较老;经验丰富;知识广博。
  • 色彩:褒义成语
  • 造句:李四光又没有办法,他又去问村里见多识广的陈二爹。
  • 释义:见到形势有利就进军。后指有把握就行动。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看到了兔子,再回头叫唤猎狗去追捕。比喻动作虽稍迟,但赶紧想办法,还来得及。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暴风雨已经来临,他才匆忙找人检修粮仓,这种见兔顾犬的做法受到了上级的批评。
  • 释义:根据对方的脸色、表情行事。
  • 色彩:中性成语
义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疑义:可疑的道理。丝毫没有使人怀疑的地方。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发展科学技术,必须从教育抓起,这是毫无疑义的。
  • 释义:尚:崇尚。为人豪爽勇敢,崇尚义气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计:计策。行:实施。虑:考虑。义:道义。实施计策前要考虑到是否合乎道义。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急:急于;公:公众;好:喜好;义:义举。热心公益;见义勇为。
  • 色彩:褒义成语
  • 造句:他这人急公好义,大家都很敬重他。
  • 释义:利用机会或情况的技巧、策略或实践,特别是很少顾及原则或最后结果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