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

首页 /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近代成语
拼音

dà yǔ zhì shuǐ

释义

禹:三皇五帝时中原的领袖。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6卷:“昔日大禹治水,从岷山导出岷江。”

用法

大禹治水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典故
  • 禹为鲧之子,又名文命,字高密。相传生于西羌(今甘肃、宁夏、内蒙南部一带),后随父迁徙于崇(今河南登封附近),尧时被封为夏伯,故又称夏禹或伯。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同时也是奴隶社会的创建者。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他征求四方部落首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水呢?首领们都推荐鲧(gǔn)。尧对鲧不大信任。首领们说:“现在没有比鲧更强的人才啦,你试一下吧!”尧才勉强同意。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他就偷了天上的土那种土叫息灢能自生自长,天帝知道了,大怒,命令火神将鲧处死,鲧临死前嘱咐儿子“一定要把水治好”。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他带领群众凿开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子,带头挖土、挑土,禹常年脚长年泡在水里连脚跟都烂了,只能拄着棍子走。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种庄稼了。禹新婚仅仅四天,还来不及照顾妻子,便为了治水,到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第一次,妻子生了病,没进家去看望。第二次,妻子怀孕了,没进家去看望。第三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忍着真心没进去探望。当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四川)。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挤得十分狭窄。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来。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定海神针。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造句

1.大禹治水成功就是了解水文,因势利导。 

2.大禹治水,尽心尽职,过门不入。

3.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失去了父母的关爱与家庭的温暖,却得到了千古美名。

4.班主任工作就如大禹治水,反靠堵塞行不通,重在疏导。

5.夏朝前夕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及大禹治水真相。

6.大禹治水也曾到西域察山观水明辨流向.

7.相传峭壁上仍有大禹治水的痕迹.

8.传说,大禹治水的时候,在这里发现了盘古墓.

9.据传大禹治水之时,这里属九州之一的冀州地.

10.绍兴城东南的会稽山,因大禹治水在此会诸侯,计功行赏而得名。

近义词
大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具有远大谋略的人,表面上好像看不出谋略。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手中掌握有很大权力。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他这人不怎么样,即使大权在握也不能有所作为。
  • 释义:①形容架子很大;旁若无人的样子。②形容装模作样。摆出毫无拘束的样子。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上课铃响过了好长时间,李浩才大模大样地走进教室。
  • 释义:难:灾祸。遇到巨大的灾难而没有死掉。形容幸运地脱险。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爱一个人就是喜欢听他儿时的故事,喜欢听他有几次大难不死,听他如何淘气惹厌,怎样善于玩弹珠或打水漂,爱一个人就是替他记住了许多往事。 
  • 释义:虎变:如虎身花纹的变化。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
  • 色彩:中性成语
水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指残剩下来的汤水与食物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凭借地势居高临下,决口放水。比喻费力小,收效大。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谓勤俭持家。《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 安老爺 雖是研經鑄史的通品,却是個秤薪量水的外行。”《中国近代文论选·读新小说法》:“《茶花女遺事》出,可令普天下善男子、善女人讀;而獨不許浪子讀,妒婦讀,囚首垢面之販夫讀,秤薪量水之富家翁讀,胸羅四書五經、腹飽二十四史之老先生讀。”
  • 释义:称:衡量轻重;薪:柴;量:测量。比喻持家节俭或过于吝啬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每一小块山水。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