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不保夕

首页 / 朝不保夕
朝不保夕

  • 色彩
    贬义成语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近代成语
拼音

zhāo bù bǎo xī

释义

早晨不能保证晚上的情况。形容生活困难;也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元年》:“吾侪偷食,朝不保夕,何其长也。”

用法

朝不保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形势危急。

典故
  • 晋武帝统一全国后,推行“以孝治天下”,提倡孝敬父母,尊重老人。他想启用西蜀尚书郎李密,就下诏书任命李密为郎中。李密不愿出来做官,就写《陈情表》上书,说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祖母的日子朝不保夕了,待伺候祖母后再出来做官
造句

1.战乱动荡时期,风云不测,人们皆有朝不保夕之感。

2.汽船的时代虽然比较长些,还是一种朝不保夕的工具。

3.奸臣当道的情况下,耿介直言、忠贞不二的臣子,又有哪一个不是朝不保夕,危如累卵。

4.她感到,她在她弟弟府上的居留权已朝不保夕

5.近日,他偷税漏税的事发了,如今是朝不保夕,哪能顾得上给你办事。

6.近来他的病情日益恶化,已是人命危浅,朝不保夕了。

7.那时天下大乱,各人都是朝不保夕,哪能管得了别人。

8.在兵荒马乱的岁月里,人人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9.在旧社会,人民妻离子散,生命朝不保夕

10.旧社会这里灾害频繁,老百姓过着数米而炊,朝不保夕的日子。

成语翻译
英语:

not to know in the morning what may happen in the evening

日语:

危険(きけん)が迫(せま)っている,情勢(じょうせい)が緊迫(きんぱく)している

俄语:

трудно ручáться за зáвтрашний день

德语:

man weiβ am Morgen nicht,was einem am Abend zustoβen wird

法语:

ne savoir le matin ce qui pourrait arriver le soir

朝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早晨刚写成,晚上就到处流传。形容文章流传迅速。
  • 释义:见“朝章国故”。
  • 释义: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
  • 释义:朝野:指朝廷和民间;上下:从中央到地方。指从中央到地方,从做官的到老百姓。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奸臣当道,朝野上下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民不聊生。
  • 释义:齑:腌菜。早餐用腌菜下饭,晚饭蘸盐进餐。形容饮食简单,生活清苦。
  • 色彩:中性成语
夕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偷安:苟且求安;旦夕:早晚,形容时间短。只图眼前的一时安逸。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形容情况危急。
  • 色彩:贬义成语
  • 造句:虽遇着几多施主,究竟仰食他人,朝不及夕
  • 释义: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在解放前的苦难岁月里,缺吃少穿,过着朝不虑夕的生活。 
  • 释义: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 色彩:贬义成语
  • 造句:旧社会叫人民妻离子散,朝不谋夕,新社会使人不再含悲忍泪。
  • 释义:早晨不能顾及晚上。形容处境危急。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