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不及夕

首页 / 朝不及夕
朝不及夕

  • 色彩
    贬义成语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zhāo bù jí xī

释义

形容情况危急。

出处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六年》:“敝邑之急,朝不及夕。”

用法

朝不及夕主谓式;作谓语;指生活极端贫困。

典故

多尔衮(1612-1650年),姓爱新觉罗,名多尔衮,曾随清太宗皇太极出征,屡次建功。清崇德元年(1636年),进封睿(puì锐)亲王,参与朝政,颇受依重。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死,诸王争夺皇位,多尔衮审时度势,拥立幼侄爱新觉罗·福临继清帝位,即顺治帝。多尔衮以皇叔摄政(代皇帝处理政事)掌权。顺治元年(1644年),他被授奉命大将军,统率清军入山海关,在明降将吴三桂引导与配合下,击退李自成农民军,进驻燕京(今北京市)。后多尔衮下令,略称:以前明朝政治制度的弊病,以加派税收这一项最是重要。除供给辽东作战饷银之外,又有内地剿战的饷银,还有明兵训练的饷银,增加几倍并超过正常征收赋税的供给,预征辽饷、剿饷、练饷三饷的银两,远的超过二十年,近的也超过十几年,全国民众被剥削得穷困饥饿哀号,连早晨都顾不到晚上了。

造句

1.虽遇着几多施主,究竟仰食他人,朝不及夕

2.日晦而归食。朝不及夕。以忧勤社稷。成王每朝。 

3.朝不及夕形容情况危急。

4.被发配边疆做苦役后,他过着朝不及夕、穷困潦倒的生活,真是生不如死。

5.今方内无狗吠之警,而使陛下甲卒死亡,暴露中原,沾渍山谷,边境之民,为之早闭晏开,朝不及夕,臣安窃为陛下重之。

6.小明家生活朝不及夕,几乎没有经济来源。

7.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大多数人摆脱了朝不及夕的生活。

8.这里的人们朝不及夕,家中最贵重的财产就是那些骆驼。

9.朝不及夕可指生活极端贫困。

10.朝不及夕的近义词是朝不保夕。

近义词
朝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
  • 释义:朝野:指朝廷和民间;上下:从中央到地方。指从中央到地方,从做官的到老百姓。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奸臣当道,朝野上下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民不聊生。
  • 释义:早晨不能保证晚上的情况。形容生活困难;也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 色彩:贬义成语
  • 造句:战乱动荡时期,风云不测,人们皆有朝不保夕之感。
  • 释义:齑:腌菜。早餐用腌菜下饭,晚饭蘸盐进餐。形容饮食简单,生活清苦。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 色彩:中性成语
夕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在解放前的苦难岁月里,缺吃少穿,过着朝不虑夕的生活。 
  • 释义: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 色彩:贬义成语
  • 造句:旧社会叫人民妻离子散,朝不谋夕,新社会使人不再含悲忍泪。
  • 释义:早晨不能顾及晚上。形容处境危急。
  • 释义:图:图谋。早晨不能为晚上打算。形容形势危急或境况窘迫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指短暂的时间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