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发制人

首页 / 先发制人
先发制人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连动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xiān fā zhì rén

释义

发:开始行动;制:制服。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现泛指先下手争取主动。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项籍传》:“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用法

先发制人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主动出击。

典故
  • 秦朝未年,为了反抗暴政,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其中又以陈胜和吴广率领的百姓起义声势浩大。当时有个叫殷通的会稽郡守也想趁机推翻秦朝,所以就请来当时在吴国避难的项梁和项羽叔侄俩人共商大事。项梁和项羽在当地广结了许多知名人士和有才智的人,加上两人本身熟悉兵法,因此很受当地百姓的敬仰。项梁对殷通说:“现在各地义军纷纷起义,所以现在正是消灭秦国的最好机会,当然先起义发动的人就可以得到先机,我们应该早点起义才是。”项梁看出殷通性格胆怯,难成大事,于是就叫项羽把他杀死,并收服了他的部下。另一方面,他又不断征集人马,壮大军队,并且打出灭秦的旗号。而项羽就是后来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西楚霸王”。
造句

1.会议一开始,他就先发制人,提出了许多问题。

2.你可以在他开口前,就先发制人跟他提出要求。

3.想不到对方一出手,就先发制人将他的军。

4.我们在这儿等著,一有状况,就先发制人发动进攻。

5.这场足球赛我们取得胜利,采取先发制人的战术是成功的主要因素。

6.这一仗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先发制人,一下子占据了有利的制高点。

7.匪徒见警察接近,便先发制人,开枪射击。

8.敌人军力强过我,得趁其不备,先发制人才行。

9.对于这件事,我们应该先发制人,才有胜利的几率。

10.在战场上对决,要先发制人,抢得先机。

反义词
成语翻译
英语:

dominate the enemy by striking first

日语:

先(さき)んずれば人(ひと)を制(せい)す

俄语:

превентивный <захватить инициативу>

德语:

einem Angriff zuvorkommen

法语:

qui prend les devants a l'avantage sur son adversaire

成语谜语

贫穷落后要挨打(打一成语) | 本报已登,不准转载(打一成语) | 快枪手(打一成语) | 始作俑者(打一成语) | 做布娃娃早富裕(打一成语)

先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指在对某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前就形成或接受的看法。指成见。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它没有先入之见;它的工作完全依据于观众的反映。
  • 释义:旧时比喻先生女后生男。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斩:杀头;奏:臣子向皇帝陈述或请示报告事情。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那样的人一般都很个人中心主义,一般情况下很难相信别人的好言好语,往往都喜欢以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为准则作为标准,所以很多时候你不用很这样的人多做口舌,只要是正确的,先斩后奏也行。
  • 释义:先见:预见;明:指能力。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一个好的政治家必须对大局趋势有先见之明,能统揽全国。
  • 释义:觉:对事物有所认识。对哲理和社会政治等问题的认识理解比一般人更早的人。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这个事情事先他看得很准,大家都说他先知先觉
人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才气:才能和气质。才华超过平常人。
  • 色彩:褒义成语
  • 释义:才能和见识超过一般人。
  • 色彩:褒义成语
  • 造句:她饱读诗书,才华出众,智慧超群,才识过人
  • 释义:仓卒:匆忙。客人突然到来,仓促中招待不周,难尽主人之礼。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 释义:指隐者、渔父。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