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居余气

首页 / 尸居余气
尸居余气

  • 色彩
    贬义成语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程度
    生僻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shī jū yú qì

释义

余气:最后一口气。象尸体一样但还有一口气,指人将要死亡。也比喻人暮气沉沉,无所作为。

出处

《晋书 宣帝纪》:“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

用法

尸居余气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

典故
  • 三国后期,8岁的曹芳即位,朝政由司马懿和曹爽共同执掌,曹爽借机扩大自己的党羽。而司马懿故意装做不理朝政,暗中监视。曹爽的党羽李胜去司马懿家探听虚实,司马懿装出一番尸居余气的模样。曹爽放松了防备,不久被司马懿一网打尽
造句

1.振作起来吧,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变成尸居余气的样子。

2.看到张大爷病得尸居余气的样子,大家心里都很难过。

3.这位老人病势垂危,已经尸居余气,朝不虑夕。

4.千里迢迢地赶来,竟看到亲人尸居余气的样子,她一双秋水盈盈的眸子霎时间泫然欲泣。

5.长工被地主周扒皮打得遍体鳞伤,尸居余气

6.于失血过多,送到医院时,他已经尸居余气了。

7.他爷爷得重病住进了医院,已尸居余气

8.当今时代,殖民主义制度已是日薄西山,尸居余气了。

9.这个病人已经尸居余气,医生也已无力挽回了。

10.在一个垂死的人的头脑里祝酒,垂死者尸居余气地哭泣着,衰微不去的心脏却仍然狂跳。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翻译
英语:

dying

尸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指空食俸禄而不尽其职,无所事事。同“尸禄素餐”。
  • 释义:亦作“尸禄素飡”。谓空食俸禄而不尽其职,无所事事。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形容杀人之多。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尸:居位;尸利:受禄而不尽职;素餐:不劳而坐食。空食俸禄而不尽其职,无所事事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寒:变冷。尸骨尚未冷透
  • 色彩:中性成语
气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做思想工作,要耐心引导,态度温和如春风,春风和气才能入人心。
  • 释义:浮:浮躁。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小王总是粗心浮气,显然无法胜任这个重要的任务。
  • 释义:亦作“麄心浮氣”。谓办事浮躁,不细心。 宋 陆九渊 《祭吕伯恭文》:“比年以來,日覺少異,更嘗差多觀省,加細追維,曩昔麄心浮氣,徒致參辰,豈足酬義。” 明 焦竑 《焦氏笔乘·尔雅》:“古之解經者,訓其字不解其意,使人深思而自得之。 漢 儒尚然。至于後世,解者益明,讀者益略,麄心浮氣,不務沈思。”亦省作“ 麤浮 ”。 宋 叶適 《丁少明挽诗》:“吟成絶妙驚人句,散盡麤浮使鬼錢。” 明 李贽 《答周柳塘书》:“ 侗老 之麄浮有可憐憫者,不妨饒舌重爲註破,何如?”
  • 释义:指人说话嗓门很粗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粗:粗疏;气:人的精神状态。指做事不细心,随便马虎
  • 色彩:贬义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