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豕涉河

首页 / 三豕涉河
三豕涉河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程度
    生僻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sān shǐ shè hé

释义

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

出处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用法

三豕涉河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

典故
  •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夏到晋国去,路经卫国时,听到一个人正在读史书:“晋国的军队三豕涉河。”子夏就去纠正他:“你读错了,不是三豕是已亥,因为已与三、亥与豕字形相象。”后来那人到晋国核对,晋国军队果然是已亥年过的河
近义词
成语翻译
英语:

printer's error

三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再三地命令和告诫。令:命令。申:说明。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学校已三令五申,中学生在校期间不许谈恋爱。
  • 释义:数目达到三人即可称为众人,已不算少数。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我不赞成你把朋友分为三六九等,厚此薄彼,因为这样会失去朋友。
  • 释义: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三人行,必有我师
  • 释义:城里本没有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说城里有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传播;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 色彩:贬义成语
  • 造句:三人成虎虽是无中生有,却可以使一个人的清誉毁于一旦。
河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气:气概;壮:雄壮;宏伟。形容气势之大;比山河还要雄壮。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这幅画作的气势非常雄伟,给人一种气壮山河的感觉。
  • 释义: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气势、气魄很大。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百万大军以气吞山河之势,直下江南。
  • 释义:气:气势。气势宏大,可以压倒山河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气:气势。气势宏大,可以压倒山河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佛教以兔、马、象三兽渡河入水之深浅,喻小、中、大三乘证道之高下。《优婆塞戒经 三种菩提品》:“善男子,如恒河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恒河水者,即是十二因缘河也。声闻渡时,犹如彼兔;缘觉渡时,犹如彼马;如来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