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膏止火

首页 / 投膏止火
投膏止火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紧缩式成语
  • 程度
    生僻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tóu gāo zhǐ huǒ

释义

用油去浇灭火,火反而烧得更旺。比喻举措失当,适得其反。

出处

《新五代史·唐书·安重海》:“四方骚然,师旅并兴,如投膏止火,适足速之。”

用法

投膏止火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典故

出自五代时后唐大臣安重诲的事迹。安重诲(?-931年)应州(今山西应县)人。少年时便跟随后唐明宗做事。明宗即帝位后,为兵部尚书,兼领山南东道节度使。后又升任侍中兼中书令。他自以是佐命功臣,恃功骄傲,独断专行。虽然做过一些尽忠补益之事,却也做出不少无法弥补的错误决断:如听信韩玫的谮言而反对接受钱镠(liú流)称臣;怀疑李从珂(kē苛)谋反,便指使其手下将领杨彦温将其拒之于城外,后又派人杀掉彦温以灭口;不信任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和东川节度使董璋,屡派亲信将精兵入川监视他们,最终导致二人的反叛,等等。结果导致四方骚动,师旅并兴,正如投膏止火,适得其反。后被唐明宗所杀。

反义词
成语翻译
英语:

pour oil on the flames to put out a fire

投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比喻不自量力,自取失败。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见“投阱下石”。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振起衣袖,拿起武器。表示为国效命。
  • 色彩:中性成语
火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形容看得非常清楚。 邹鲁 《戊申云南河口之役》:“今有 河内 來函,讀之必瞭如觀火,從此兄等之出而説人,必更有把握矣。”参见“ 洞若觀火 ”。
  • 释义:了:明白。形容看得非常清楚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燎原:火烧原野。大火。比喻气势壮大的群众运动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身入汤火。喻处苦难之境。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判:区别。比喻两者显然相反,互不相容。
  • 色彩:中性成语
"投膏止火"相关的名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