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悲茹恨

首页 / 衔悲茹恨
衔悲茹恨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一般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xián bēi rú hèn

释义

衔:含。茹:吃。胸中藏有悲痛与仇恨。亦作“衔悲蓄恨”。

出处

宋·李昉《太平广记·还冤记》:“尸骸流漂,怨酷无双,奉违累载,一旦长辞,衔悲茹恨,如何可说,歔欷不能自胜。”

用法

衔悲茹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成语翻译
英语:

harbour sorrow and resentment

衔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后因以“衔石填海”比喻为实现既定目标,坚韧不拔地奋斗到底。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衔:马嚼子;尾:马尾巴。马嚼子接着马尾巴。形容一个紧跟着一个,成单行前进。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心怀冤枉,身受委屈。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指车马倾覆的危险。亦喻意外发生的事故。《汉书·司马相如传》:“且夫道清而後行,中路而馳,猶時有銜橜之變。” 颜师古 注:“ 張揖 曰:‘銜,馬勒銜也,橜,騑馬口長銜也。’橜謂車之鉤心也。銜橜之變,言馬銜或斷,鉤心或出,則致傾敗以傷人也。” 晋 潘岳 《西征赋》:“懼銜橜之或變,峻徒御以誅賞。”《明史·赵佑传》:“萬一有銜橜之變,豈不爲兩宫憂。”亦省称“ 銜橛 ”。 唐 元稹 《献事表》:“十曰,省出入畋游以防銜橛。”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畋猎》:“清道而行,猶戒銜橛。”
  • 释义:亦作“ 銜橛之虞 ”。同“ 銜橜之變 ”。 唐 杜甫 《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诗:“竟無銜橜虞,聖聰矧多仁。” 明 何景明 《功实篇》:“夫利猛獸之樂者忘銜橛之虞。”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天津新议续议》:“一旦有觸藩之變、銜橛之虞……京師豈復有可存之地哉!”
恨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江山:山川,山河,疆土。痛恨祖国河山沦亡敌手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愁:愁苦;恨:遗憾。原有的愁苦;新增的遗憾。形容不愉快的事相继而来。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永远记在心头的深仇大恨。
  • 色彩:贬义成语
  • 造句:战士们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苦练杀敌本领。
  • 释义:千、万:形容多。极言愁苦怨恨之多。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指数不清的仇恨。形容仇恨深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