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与心违

首页 / 事与心违
事与心违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shì yù xīn wéi

释义

同“事与原违”。

出处

北齐·魏收《魏书·王叡传》:“诚思竭尽力命,以报所受,不谓事与心违,忽婴重疾。”宋·欧阳修《纪德陈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诗:“貌先年老因忧国,事与心违始乞身。”

用法

事与心违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翻译
英语:

be contrary to what one expects

事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事情出于无可奈何。指迫不得已只能如此。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碰到事情不要操之过急;而要慢慢地设法应付;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比喻荒诞不经之事。事火,指祀火为神;咒龙,指咒龙请雨。
  • 释义:肘腋:胳肢窝。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谓人到紧急关头,就顾不得讲规矩、礼貌了。
  • 色彩:中性成语
违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德音:善言;莫违:不要违背。别人的好话不要不听。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谓所乐的事就去做,所忧的事则避开。语本《易·干》:“乐则行之,忧则违之。”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灭:消灭。败坏道德,做违背道德的事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阳:表面;奉:奉行;遵守;阴:背后;暗里;违:违背。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 色彩:贬义成语
  • 造句:他这种阳奉阴违的做法,迟早会东窗事发。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