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烽静柝

首页 / 沈烽静柝
沈烽静柝

  • 程度
    一般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拼音

shěn fēng jìng tuò

释义

亦作“沉烽靜柝”。烽火熄灭,柝声寂静。喻边疆无战事。 唐玄宗 《明堂乐章·舒和》:“偃武修文九圍泰,沈烽静柝八荒寧。”一本作“沉烽静柝”。

沈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①南朝梁沉约以诗着称,任昉以表、奏、书、启诸体散文擅名,时人称为“沈诗任笔”。笔,谓无韵之文。②用以泛指诗文。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灶淹没于水中,日久致孳生青蛙。形容水患严重。同“沈竈産鼃”。
  • 释义:犹深谋熟虑。 宋 苏舜钦 《复辨》:“不親煩務,而專以沈謀研慮,將以鼓舞天下之民,以行乎事業也。”亦作“ 沈謀重慮 ”。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阮文达公拟疏》:“是沈謀重慮,制勝萬里,師徒不勞,兵矢未折,功莫偉焉。”
  • 释义:灶淹没于水中,日久致孳生青蛙。形容水患严重。《国语·晋语九》:“﹝ 趙襄子 ﹞乃走 晉陽 , 晉 師圍而灌之,沈竈産鼃,民無畔意。” 韦昭注:“沈竈,懸釜而炊也。産鼃,鼃生於生竈也。鼃,蝦蟆也。”亦作“ 沈竈生鼃 ”。 晋 成公绥 《阴霖赋》:“百川泛濫,潢潦横流,沈竈生鼃,中庭運舟。”
  • 释义:深沉蕴藉,抑扬有致。《新唐书·文艺传上·杜甫》:“若令執先臣故事,拔泥塗之久辱,則臣之述作雖不足鼓吹《六經》,至沈鬱頓挫,隨時敏給, 揚雄 、 枚臯 可企及也。”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二》:“沈鬱頓挫,哀而不傷,發乎情,止乎禮義之言也。”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女﹞彈《湘妃怨》一曲,沈鬱頓挫,如泣如訴。”
柝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见“重门击柝”。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柝:木梆;抱关:守关;击柝:打更巡夜。守关巡夜的人。比喻职位卑下。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烽火熄灭,柝声寂静。喻边疆无战事。
  • 色彩:褒义成语
  • 释义:柝:打更用的梆子。设置重重门户,并派更夫巡夜。指严加戒备,以防不测。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