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鹤唳

首页 / 风声鹤唳
风声鹤唳

  • 色彩
    贬义成语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fēng shēng hè lì

释义

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出处

唐 房玄龄《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用法

风声鹤唳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战争等。

典故
  •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组织9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王朝派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带领8万精兵迎战。苻坚认为自己兵多将广,有足够的把握战胜晋军。他把兵力集结在寿阳(今安徽寿县)东的淝水边,等后续大军到齐,再向晋军发动进攻。为了以少胜多,谢玄施出计谋,派使者到秦营,向秦军的前锋建议道:“贵军在淝水边安营扎寨,显然是为了持久作战,而不是速战速决。如果贵军稍向后退,让我军渡过淝水决战,不是更好吗?”秦军内部讨论时,众将领都认为,坚守淝水,晋军不能过河。待后续大军抵达,即可彻底击溃晋军。因此不能接受晋军的建议。但是,苻坚求胜心切,不同意众将领的意见,说:“我军只要稍稍后退,等晋军一半过河,一半还在渡河时,用精锐的骑兵冲杀上去,我军肯定能大获全胜!”于是,秦军决定后退。苻坚没有料到,秦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指挥不统一,一接到后退的命令,以为前方打了败仗,慌忙向后溃逃。谢玄见敌军渍退,指挥部下快速渡河杀敌。秦军在溃退途中,丢弃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那些侥幸逃脱晋军追击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这样,晋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
造句

1.夜里的袭扰战让鬼子随处感到风声鹤唳,吓破了胆,饱受着煎熬。

2.接着到鸡鸣狗盗的鸟园欣赏风声鹤唳哀鸿遍野的大自然美妙音乐。后来爸爸口沫横飞地为我们指鹿为马时,吹来一阵凉风,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妈妈连忙为爸爸黄袍加身,也叮嘱我们要节哀顺便。

3.敌军将领告诉士兵,不要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哪怕正的有危险,也要撑得住气。

4.战争中逃难的人们随处感到风声鹤唳、人人自危,根本静不下心来休息。

5.这一路奔逃下来,风声鹤唳,人人惊惶。

6.在我军围追堵截下,这群匪徒如今已是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惶惶不可终日了。

7.敌军被围困在山顶上,一有风吹草动,就感到风声鹤唳,乱作一团。

8.抗日战争时期,神出鬼没的游击队员们让日本鬼子感到风声鹤唳

9.月黑风高,守军在荒野中感受到风声鹤唳的滋味。

10.在我军多次围剿下,这股土匪已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惶惶不可终日了。

成语翻译
英语:

apprehend danger in every sound

俄语:

Пуганая ворóна кустá боится

德语:

leicht aus der Fassung geraten <überall Gefahren wittern>

成语谜语

两岸垂杨静,波心织绮纹(打一成语)

风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和:柔合;温和。轻风柔和;阳光灿烂。形容天气晴和。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那是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妈妈带我前往海山公园,决心征服那座高耸入云的纪念碑。
  • 释义:风雨侵袭。原指风雨对花木的摧残或建筑物侵蚀。比喻某种力量的打击或锻炼考验。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这棵树在泰山经受多年风吹雨打,却依旧坚韧挺拔,屹立不倒。
  • 释义:掣:闪过。风闪雷鸣。形容像刮风和响雷那样迅速。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风很平静,阳光暖人。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 色彩:中性成语
唳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形容优美的声音。
  • 释义:华亭谷的鹤叫声。表示对过去生活的留恋。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猿和鹤凄厉地啼叫。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