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血刃

首页 / 兵不血刃
兵不血刃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紧缩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bīng bù xuè rèn

释义

兵:兵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血。指未经激烈的流血战斗就取得了胜利。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义,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用法

兵不血刃主谓式;作定语、状语;形容未经交战就取得胜利。

典故
  • 东晋的屯骑校尉郭默作战勇敢,曾与后赵的建立者石勒等作过战,石勒等都很怕他。但此人一贯骄横跋扈,把谁都不放在眼里,有一次因为泄私愤竟然杀死了平南将军刘胤。事后,还大胆伪造诏书,诬谄刘胤谋反,向各州郡通报。这件事暴露后宰相王导怕朝廷无力惩处他,不但不向他问罪,反而加封他的官职。陶侃知道这件事后,一方面上书朝廷请求讨伐郭默,一方面写信给王导,要求他采取果断措施。信中有两句话写得非常有力:“郭默杀害州官,朝廷就任命他当州官。难道他杀害宰相,也就让他当宰相不成!”王导读了这封信,受到很大的触动,便派了陶侃率军去讨伐郭默。郭默深知陶侃领兵作战十分厉害,听说他亲自来讨伐,非常焦急,打算率军离开江州南下。但陶侃出兵神速,郭默还未离城,陶侃的大军就已经将江州团团围住。郭默想固守城池,但又知道自己不是陶侃对手,怕城破后难逃性命;想开城门投降,又怕朝廷要杀他的头,真是左右为难。他手下的一名叛将见大势已去,将他逮捕后开城门投降。陶侃终于不战而取得胜利,平定了这次叛乱。
造句

1.多亏将军好计谋,让我军兵不血刃,赢得胜利。

2.我军把城市包围起来,获得兵不血刃的胜利。

3.北平的解放是兵不血刃的和平方式。

4.他们厉害得只能用兵不血刃形容。

5.北平的解放兵不血刃以和平方式解决。

6.由于发动了强大的政治攻势,我军兵不血刃,便大获全胜。

7.由於敌人军心涣散,联军兵不血刃,收復了好几座城市。

8.由于心战的成功,敌寇不战而降,我军兵不血刃,大获全胜。

9.西安事变被兵不血刃的和平解决了。

10.解放军开进北平,兵不血刃,和平解放了这个城市。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翻译
英语:

achieve victory without fighting

俄语:

без единого выстрела

德语:

den Sieg davontragen,ohne das Kampfgerǎt mit Blut zu beflecken

成语谜语

战士未经拼刺刀(打一成语)

兵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兵:指战争;结:相连。指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和您的小队并肩作战,面对欧洲战场这兵连祸结的堡垒。
  • 释义:临:来临。军队已来到城墙下面。比喻遭到围困。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敌人数量远超我们,已经兵临城下,我们得迅速转移,避免全军覆没。
  • 释义: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兵力强盛;马匹肥壮。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有时也比喻其他的队伍力量强大。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仅凭兵强马壮未必足够,还需智谋和团队精神方能取胜。
  • 释义: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在维尔纽斯,波兰、立陶宛、俄罗斯人曾兵戎相见,如今却共眠圣地。
刃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踩踏刀剑的锋刃。比喻冲锋陷阵在最前头。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犹兵不血刃。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作战时兵器没接触。指战事顺利,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犹兵不血刃。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