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头挖耳

首页 / 抓头挖耳
抓头挖耳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近代成语
拼音

zhuā tóu wā ěr

释义

形容竭力思索

出处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17回:“谡如见大家都不依,只得抓头挖耳的思索。”

用法

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抓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形容焦急、苦闷,生气时想不出办法的样子。也形容高兴得不知怎么办才好的样子。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耍聪明,卖弄乖巧。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比喻感情破裂,公开争吵。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见“抓破脸皮”。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见“抓破脸皮”。
  • 色彩:中性成语
耳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谓不问不闻,装聋作哑。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垂:低下;帖:同“贴”,顺从,服帖。形容非常驯服恭顺的样子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戴目:仰视的样子;倾耳:侧着耳朵细心倾听。认真听,抬头看。形容殷切期盼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同“盗钟掩耳”。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吕氏春秋·自知》:“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则鍾大不可負,以椎毁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掩)其耳。”后以“盜鍾掩耳”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公平》:“爲之而欲人不知,言之而欲人不聞,此猶捕雀而掩目,盜鍾而掩耳者,只以取誚,將何益乎?”《云笈七籤》卷九十:“若人不知則鬼神知之,鬼神已知而云不知,是盜鍾掩耳之智也。”亦省作“ 盜鍾 ”。 南朝 梁 任昉 《劝进今上笺》:“惑甚盜鍾,功疑不賞,皇天后土,不勝其酷。”
"抓头挖耳"相关的名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