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釜之鸣

首页 / 瓦釜之鸣
瓦釜之鸣

  • 色彩
    贬义成语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程度
    一般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wǎ fǔ zhī míng

释义

瓦釜:古代简单的乐器,比喻庸才。庸才显赫。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

出处

唐·柳宗元《代人进瓷器状》:“且无瓦釜之鸣,是称土铏之德。”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庸才占高位

瓦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比喻完全消逝或彻底崩溃。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碎瓦和小便。指极微贱污秽的东西。语出《庄子·知北游》:“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在乎?’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瓦合:碎瓦相拼合。卒:士兵。像破碎的瓦片凑合在一起一样的士兵。比喻没有组织纪律的军队。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瓦器破碎,冰块融解。比喻失败、崩溃或消失。
  • 色彩:中性成语
鸣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古代认为雄鸡夜鸣为异常现象,预兆战事。
  • 释义:百家:原指先秦时代各种思想流派;后指各种政治、学术思想;鸣:指发表意见。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道、法、墨、阴阳、名、纵横、杂、农等名家称为诸子百家。他们各自著书立说;在政治上、学术上展开争论呈现出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今指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中国的互联网由于能允许百家争鸣,从而点燃了一场革命。
  • 释义: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鸣:表达。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孤:单独;鸣:叫。比喻发出声音。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一个人力量薄弱;难以成事。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李明看见大家情绪很高,他一个人孤掌难鸣,不得不顺势改了口。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