郐下无讥

首页 / 郐下无讥
郐下无讥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程度
    生僻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kuài xià wú jī

释义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杜预注:“《郐》第十三,《曹》第十四。言季子闻此二国歌,不复讥论之,以其微也。”后以“郐下无讥”言其微不足道。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杜预注:“《郐》第十三,《曹》第十四。言季子闻此二国歌,不复讥论之,以其微也。”

用法

郐下无讥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不值一提。

典故
  • 春秋时期,吴国的公子季札自幼精通音乐,他访问鲁国时,鲁国请他欣赏周代的乐舞。鲁国的乐工演奏周王朝及各诸侯国的乐曲,对于各诸侯国的乐曲都有褒贬评论,但从演奏郐国的《郐风》以后,他就没有再表示意见了
近义词
讥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反唇:原指翻嘴唇表示不服气;引申为顶嘴。讥:讽刺、挖苦、嘲笑。反过嘴来讥讽对方。
  • 色彩:贬义成语
  • 造句:李艳对哥哥的指责反唇相讥,兄妹俩随即吵了起来。
  • 释义:担忧被谗言中伤。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表示自此以下的不值得评论。同“自郐以下”。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