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战之国

首页 / 四战之国
四战之国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程度
    一般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sì zhàn zhī guó

释义

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

出处

《商君书 兵守》:“四战之国贵守战,负海之国贵攻战。”《史记 乐毅列传》:“赵,四战之国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

用法

四战之国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典故

乐闲,乐毅之子。乐毅曾率燕军攻下齐国七十多城,燕惠王中了齐襄王的反间计,改用骑劫代替乐毅为将。乐毅害怕被杀害,就向西投降了赵国(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赵惠文王封乐毅于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南),封号叫望诸君。后齐将田单战败燕将骑劫,全部收复齐国失去的城邑,燕惠王后悔派骑劫代替乐毅,以致燕军又被齐军打败,为念乐毅在燕两代武功,仍封乐毅之子乐闲为昌国君。乐闲留在燕国三十多年,又换过了燕武成王、燕孝王两代燕王,到了燕王喜任用宰相栗(Lì丽)腹的计策,想去攻打赵国,就征询昌国君乐闲的意见。乐闲说:“赵国是四面受敌经常作战的国家,那里的百姓熟悉军事,不能去攻打它。”燕王喜不听,便进攻赵国。赵国派廉颇反击燕军,在鄗(Hào号,今河北柏乡县北)地把栗腹的军队打得大败,活捉栗腹、乐乘。乐乘是乐闲的同宗族人。于是乐闲投奔赵国,赵军就包围了燕国都(蓟,今北京城西南)。燕国大量割地向赵国求和,赵军才解除包围退去。此典又作“四战之地”。

四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指天下太平。
  • 释义:见“四分五落”。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谓没有亲戚关系。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四海之内,犹如一家。形容天下一统。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泛指四面八方各个地区。
  • 色彩:中性成语
国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病:损坏,祸害。害人民、害国家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赤:火红色,比喻真纯;赤心:忠心;报国:为国家效劳。旧指为帝王尽忠效劳。现亦形容赤胆忠心,为国效力。
  • 色彩:褒义成语
  • 造句:只要能赤心报国,哨所再苦再累我都不怕。
  • 释义:赤:火红色,比喻真纯;赤心:忠心。形容赤胆忠心,为国效力
  • 色彩:褒义成语
  • 释义:窃:盗取。形容坏人窃取国家政权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指主权完整的国家。比喻不受上级或制度约束,自行其是的地区、部门或单位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