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带重还

首页 / 拾带重还
拾带重还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紧缩式成语
  • 程度
    一般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shí dài zhòng huán

释义

相传唐宰相裴度少时游香山寺,拾得某妇人所遗下的三条宝带,这是她借来为父亲脱罪的,裴度守候着还了她。见宋丁用晦《芝田录 裴度》。后以喻拾到财物,物归原主,不占为己有。

出处

相传唐宰相裴度少时游香山寺,拾得某妇人所遗下的三条宝带,这是她借来为父亲脱罪的,裴度守候着还了她。见宋·丁用晦《芝田录·裴度》。

用法

拾带重还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典故
  • 传说唐朝时期,宰相裴度年少时游览香山寺,捡到一个妇人遗失的三条宝带,尽管他很喜欢,但是他不据为己有,而是在原地等待失主的到来,原来是这个妇人借来为她父亲脱罪用的。裴度毫不犹豫地还给他
近义词
拾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昧:隐瞒;金:原指金钱;现泛指钱物;拾到东西不藏起来据为己有。
  • 色彩:褒义成语
  • 造句:如今,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在我们学校已经成了寻常事。
  • 释义:牙慧:咀嚼后吐出来的饭菜渣滓。比喻袭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
  • 色彩:贬义成语
  • 造句:他只是鹦鹉学舌,拾人牙慧罢了!
  • 释义:补正别人的缺点过失。采录遗逸的事迹。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这位七十多岁的老编辑,一生致力于辞书的编辑出版,退休后还一直在做拾遗补阙的工作。
  • 释义:拾取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遗留。拾掇:采检,拾取。
  • 释义:因袭陈词滥调。
  • 色彩:贬义成语
还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血债:未报的杀人仇恨。欠下杀人害命的深仇,必须以死来偿还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复:再;还:回来。一去就不再回来了。比喻事情已成为过去,再不能重现。
  • 释义:指借别人东西耍赖不归还。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谓沉湎于世俗。语本《庄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父亲生前的债务,由子女负责偿还。也指父辈的过错累及子女。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