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首页 / 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复句式成语
  • 程度
    生僻成语
  • 字数
    八字成语
  • 形式
    8字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sān shí liù cè,zǒu wéi shàng cè

释义

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出处

《南齐书 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用法

三十六策,走为上策复句式;作谓语、分句;用于劝说词。

典故
  • 南北朝时期,齐明帝暴病而死,王敬则仓卒在东面起义,朝廷十分震惊。东昏侯在东宫召集手下密议反叛,派人登楼观察,看到征虏亭发生火灾,说王敬则来了,假装要走。有人告诉王敬则,王敬则讥笑檀道济父子逃走不负责任
反义词
成语翻译
英语:

the best policy is to go away

三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比喻能说会道(多用于讽刺)。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形容次数很多。番:次数;遍数。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老师三番五次鼓励我打消顾虑,大胆工作。
  • 释义: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他凭着三寸之舌,使许多人听信了他的谎言。
  • 释义:三班:指皂、壮、快班,均为差役;六房:指吏、户、礼、兵、刑、工房,均为书办胥吏。明、清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变化无常或反复多次。
策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策:办法。遇到问题,就象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绝对可靠、没有任何漏洞的办法。全:周到;策:计谋、办法。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做事要先曲突徙薪,想好万全之策,才能有稳操胜算的把握。
  • 释义:凿龟:钻灼龟甲,看灼开的裂纹推测吉凶;数策:数蓍草的茎,从分组计数中判断吉凶。指古人用龟甲蓍草来卜筮吉凶。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搏手:两手相扭。指扭着双手,毫无办法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朝夕:一早一晚;策:计策。一早一晚的打算。形容只图眼前利益的计策
  • 色彩:中性成语
"三十六策,走为上策"相关的名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