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隐之心

首页 / 恻隐之心
恻隐之心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cè yǐn zhī xīn

释义

恻:悲伤;隐:伤痛;恻隐:对遭受不幸的人表示同情。指怜悯受苦受难者的心情。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用法

恻隐之心偏正式;作宾语;指有同情心。

造句

1.他强调人应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否则便是“非人也”。

2.儒家孟子认为人天生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所以人性本善。

3.人皆有恻隐之心,即使自己未曾蒙难,目睹着惨状,同样也会破坏我们内心的平静。

4.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5.亚伦之所以关注一个斯巴达少女,并不是因为她有多漂亮,或者是动了什么恻隐之心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翻译
英语:

in one's mercy

日语:

惻隠(そくいん)の情(じょう)

成语谜语

则(打一成语)

恻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见“恻隐之心”。
  • 色彩:中性成语
心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比喻坏人的狠毒用心。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指有豺狼和狐狸那样的凶残、狡猾的心肠。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心中早已经算计好了如何应付的办法。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指考虑事情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出发点。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办任何事情都要出以公心,不能自私自利。 
  • 释义:触目:眼睛看到;惊:震惊。眼睛看到;内心感到吃惊。形容事态严重;令人震惊。也作“怵目惊心”、“惊心怵目”。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如今学校、宾馆、饭店中浪费粮食的现象,实在令人触目惊心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