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五常

首页 / 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sān gāng wǔ cháng

释义

指我国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提倡的伦理道德。三纲;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 、智、信。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为政》:“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用法

三纲五常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封建的道德规范。

典故
  •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碰壁后,在冉求的帮助下回到了鲁国,他与季康子是不相为谋。于是专心著述,编辑整理《诗》《书》《礼》《乐》《春秋》,同时又开坛讲学,与弟子们坐而论道,正式总结出三纲五常等社会规范
造句

1.这股浪潮不只是对其时代正陶醉于“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男性世界的冲击;

2.随着“三纲五常”伦理意识的不断加强,汉代士大夫的忠君意识也有一个逐步加强的过程。

3.中国传统法律伦理化的社会基础是小农经济和宗法团体,则其必然以家庭为纽带、以“三纲五常”为核心。

4.儒术是教化的原则,儒家伦理中的三纲五常是教化的核心内容。

成语翻译
英语:

the three cardinal guides (ruler guides subject, father guides son and husband guides wife) and the five constant virtues

三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现多指死亡。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奶奶望着爷爷那虚弱的身体说:"你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活啊!"。
  • 释义:元老:资格最老,声望最高的老臣。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现在用来指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也叫四行;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指封建礼教为压迫、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尤其对夫君不仅要温柔,而且要三从四德
  • 释义: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彼得常说他妈有一条三寸不烂之舌
  • 释义:比喻能说会道(多用于讽刺)。
  • 色彩:贬义成语
常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改变过去的法制和习俗。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常:常规;准则。形容事物任意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则。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你清楚吧,夏季炙热难熬,冬季寒冷却刺骨,而春季却总是变化无常
  • 释义:常:常规,法则。行动和静止都有一定常规。指行动合乎规范。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变化无常,说变就变。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反复;颠过来倒过去;无常:没有常态。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的状态。形容变动不定或狡诈多变。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此人行为反复无常,经常不守信用,完全不可靠。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