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而足

首页 / 不一而足
不一而足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bù yī ér zú

释义

足:充足。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

出处

《公羊传•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用法

不一而足作谓语、分句;用于句尾

典故

原为称美吴公子季札之词,后则泛指某种不好的言行,屡见不鲜。季札是吴王寿梦幼子。寿梦死前,遗命传位季札,而他却坚辞不受,以此扬名列国。公元前544年,他代表吴国出聘鲁国。鲁国《春秋》记载为,“吴子使札来聘。”《公羊传》在解释这条记载时认为,根据《春秋》笔法,有才能的人是不能直书其名的,为什么在这里却直称其名?根据《春秋》笔法,涉及夷狄史实时不书其君,但是由于他派遣的使臣如此贤明,则只书写其君为“吴子”尚觉不够,而且还要在史籍上留下使臣的名字。

近义词
成语翻译
英语:

too many to be enumerated

不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形容事情无着落,处境为难。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不世:非常、非凡。稀世罕有的功业。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不世:非凡。指极大的仇恨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不世:不是每代都有的,即非常、非凡。形容功劳极大。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不世:不是每代都有的,即非常、非凡;略:谋略。人间不常有的谋略。
  • 色彩:中性成语
足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捶:敲打;顿:跺。两拳捶打胸部;两脚跺着地。形容焦急、痛楚、悔恨的神态。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儿子离家出走,夫妇俩捶胸顿足,心急如焚,坐立不安。
  • 释义:见“得马生灾”。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见“鼎足三分”。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高材:才能高;捷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 色彩:褒义成语
  • 释义:高材:才能高;疾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 色彩:褒义成语
  • 造句:赛诗会上,才华横溢、行动迅速者均获得优异成绩,高材疾足者均上榜首。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