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罚臧否

首页 / 陟罚臧否
陟罚臧否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生僻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zhì fá zāng pǐ

释义

赏罚褒贬。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用法

陟罚臧否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陟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陟:登、升;岵:有草木的山。指久居在外的人想念父母。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陟:登、升;岵:有草木的山;屺:无草木的山。指久居在外的人想念父母。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陟:升;陟遐:远行;迩:近。走远路要从近处开始。比喻做事要扎扎实实,循序渐进
  • 色彩:中性成语
否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谓进升合格者,黜退不合格者。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谓向君主进献良策以废弃弊政。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别人涉水过河,而我独不渡。《诗·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毛传:“卬,我也。”郑玄笺:“人皆涉,我友未至。我独待之而不涉。以言室家之道,非得所适贞女不行,非得礼义昏姻不成。”后用以比喻自有主张,不随便附和。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见“赏善罚恶”。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未:不。置:设立,引申为表示。可否:同意或者反对;对与错。意思是: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反对。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