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旨相公

首页 / 三旨相公
三旨相公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程度
    生僻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sān zhǐ xiàng gōng

释义

用来讽刺庸禄低能的大官。

出处

《宋史·王圭传》:“以其上殿进呈,曰取圣旨;上可否讫,云领圣旨;退谕禀事者,曰已得圣旨也。”

用法

三旨相公作宾语、定语;指低能的大官。

典故

王珪(1019-1085年),字禹玉,成都华阳(今属四川)人。仁宗时进士,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修起居注。进知制诰,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执政),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集贤殿大学士。自执政至宰相共六年,无所建树,惟倡导阿谀顺从之风。他本人上朝退朝,惟诵圣旨。上朝时,将各种奏章上呈,说“取圣旨,请皇上裁决”;待神宗批复后,说“领圣旨”;下朝后又对呈递奏章的人说“已得圣旨”。自己不提任何意见,不作任何决定,也不承担任何责任和风险。因此,人们讥讽他为“三旨相公”。

三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现多指死亡。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奶奶望着爷爷那虚弱的身体说:"你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活啊!"。
  • 释义:元老:资格最老,声望最高的老臣。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现在用来指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也叫四行;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指封建礼教为压迫、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尤其对夫君不仅要温柔,而且要三从四德
  • 释义: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彼得常说他妈有一条三寸不烂之舌
  • 释义:比喻能说会道(多用于讽刺)。
  • 色彩:贬义成语
公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衮衮:连续不断;引申为众多。众多身居要职的官僚。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保持自身廉洁,一心奉行公事。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涓滴: 小水点; 比喻极小或极少的东西。 非所应得的东西; 虽然极少极微; 都要缴公; 自己绝不侵占。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开诚:敞开胸怀;表示诚意;布公: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指坦白无私、诚恳公正地亮出自己的见解。
  • 色彩:褒义成语
  • 造句:她这一番开诚布公的话,证实了她对他的心意。
  • 释义:克己:克制自己的私欲;奉公:以公事为重。指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
  • 色彩:褒义成语
  • 造句:她父亲是一个克己奉公、大公无私的好干部。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