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声屏气

首页 / 敛声屏气
敛声屏气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近代成语
拼音

liǎn shēng bǐng qì

释义

敛:收入束;屏:抑止。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如此。”

用法

敛声屏气作谓语、宾语;形容精神集中。

造句

1.所有的观众都敛声屏气,关注着这个气质超群的孩子。

2.全场观众敛声屏气,旋即掌声雷动……

3.看这这霍去秉父子都是敛声屏气,恭肃严整,想不到这玉儿却是这般的活脱,也算是奇了。

4.杨蓉的声音传来,一贯敛声屏气的她即便是提高声量,音色依然不会觉得刺耳。

5.一路上,到处都有穿着靓蓝小袄官绿色比甲的丫鬟,敛声屏气地垂手立着。

6.隋戈敛声屏气,将洞穴附近的一切细微变化都收入眼中。

7.众人连忙敛声屏气,缩在钟福身后,看他如何应付。

8.众人一听,皆敛声屏气,一言不发,怕插了嘴也挨了抄斩。

9.一直坐在车内敛声屏气注视着这里的子寒立刻拉开车门,跑了上来,却还是晚了一步。

10.说完两人假装晕倒,靠着墙,敛声屏气的。 

近义词
成语翻译
英语:

hold one's breath and keep quiet

敛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缩手止步。形容不敢妄为。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见“敛声屏气”。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隐藏身形。比喻隐居不出。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谓因向上献媚,不顾人民怨恨而征收钱物。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敛容:收起笑容,态度变得严肃。屏气:闭住气不敢出声。比喻有所畏惧而恭敬谨慎,不敢稍微放肆。
  • 色彩:中性成语
气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做思想工作,要耐心引导,态度温和如春风,春风和气才能入人心。
  • 释义:浮:浮躁。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小王总是粗心浮气,显然无法胜任这个重要的任务。
  • 释义:亦作“麄心浮氣”。谓办事浮躁,不细心。 宋 陆九渊 《祭吕伯恭文》:“比年以來,日覺少異,更嘗差多觀省,加細追維,曩昔麄心浮氣,徒致參辰,豈足酬義。” 明 焦竑 《焦氏笔乘·尔雅》:“古之解經者,訓其字不解其意,使人深思而自得之。 漢 儒尚然。至于後世,解者益明,讀者益略,麄心浮氣,不務沈思。”亦省作“ 麤浮 ”。 宋 叶適 《丁少明挽诗》:“吟成絶妙驚人句,散盡麤浮使鬼錢。” 明 李贽 《答周柳塘书》:“ 侗老 之麄浮有可憐憫者,不妨饒舌重爲註破,何如?”
  • 释义:指人说话嗓门很粗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粗:粗疏;气:人的精神状态。指做事不细心,随便马虎
  • 色彩:贬义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