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颤肉惊

首页 / 骨颤肉惊
骨颤肉惊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一般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gǔ chàn ròu jīng

释义

颤:发抖。形容惊恐万状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7回:“却说王甫在麦城中,骨颤肉惊。”

用法

作谓语、状语;指惊恐

骨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像骨头和肉一样互相连接着。比喻关系密切;不可分割。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广大人民群众骨肉相连
  • 释义:指关系最密切的亲属。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同胞兄弟是骨肉至亲,应加强团结。
  • 释义:鲠:鱼骨。鱼骨等小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不说出来就非常难受。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看见别人工作不认真,就如骨鲠在喉,非要批评劝诫一番,才觉得心里好受一些。
  • 释义:形容全身乏力,肢体瘫软的样子。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瘦得如同柴棒。形容非常消瘦。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看到这些骨瘦如柴的孩子,每个人都动了惻隐之心,纷纷慷慨解囊相助。
惊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颤:发抖。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形容非常害怕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指晋王祥卧冰求鲤事。《晋书·王祥传》:“王祥字休征,琅邪临沂人……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后因以“冻浦鱼惊”为孝亲之典。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风尘:战乱。战乱发生的警报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形容极度惊恐。
  • 色彩:中性成语
"骨颤肉惊"相关的名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