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鹰逐犬

首页 / 放鹰逐犬
放鹰逐犬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一般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fàng yīng zhú quǎn

释义

指打猎。

出处

《明史·韩文传》“击球走马,放鹰逐犬,俳优杂剧,错陈于前。”

用法

放鹰逐犬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打猎。

近义词
  • 放鹰走狗
放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放言:敞开说;遣辞:用词造句。指无拘无束地说话或写文章。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放歌:高声歌唱;纵酒:任意饮酒,不加节制。尽情歌唱,放量地饮酒。形容开怀畅饮尽兴欢乐。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放:放置;之:代词;指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四海:指任何地方;皆:都是;准:准确。原指孝道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人们奉行的准则。具有普遍性的真理放在任何地方都是适用的。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首先,农业模式千差万别,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
  • 释义:归:返回。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把敌人放走;留下后患。也作“纵虎归山”。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放虎归山,无疑是种愚蠢的行为,只会留下无尽隐患。
  • 释义:放浪:放纵;不受拘束;形骸:人的形体、形迹。指行为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旷达豪爽。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三国时期,魏国的嵇康、阮籍在竹林中自在游荡,不受世俗约束,放浪形骸,这背后有着他们的特殊政治考量。
犬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事见《史记·李斯列传》。后以“东门黄犬”作为官遭祸,抽身悔迟之典。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同“飞鹰走狗”。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见“飞鹰走狗”。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画虎画得像只狗。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伦不类。
  • 色彩:贬义成语
  • 造句:平时不用功,现在画虎类犬,后悔了吧?
  • 释义: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
  • 色彩:贬义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