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车之年

首页 / 悬车之年
悬车之年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一般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xuán chē zhī nián

释义

悬车: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指七十岁。

出处

《晋书·刘毅传》:“昔郑武公年过八十,入为周司徒,虽过悬车之年,必有可用。”唐·许浑《贺少师相公致政》诗序:“少师相公未及悬车之年,二表乞罢将相。”

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70岁

典故

典出晋刘毅之事迹。刘毅(?-285年),字仲雄,东莱掖(今山东掖县)人。晋武帝司马炎时,为尚书郎、散骑常侍。帝以其忠謇正直,使掌谏官,迁太仆。咸宁初转司隶校尉,纠劾豪右,京师肃然。在职六年,迁尚书左仆射。尝上书武帝,极言九品中正制之弊,武帝不从。年七十,告老家居。后司徒举为青州大中正,但尚书以刘毅已致仕为借口,不授以官职。为此孙尹上表说:“往昔郑武公年过八十,还入朝为周司徒,虽然过了悬车致仕之年,也必定有可以用的地方。刘毅前为司隶校尉,直法不挠,当朝之臣,多所弹劾。所以他们不愿再让刘毅任职。”武帝听从了建议。

近义词
悬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指听取臣民意见。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谓以河水倾泻于火。比喻以强大力量去消灭敌方。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语本《淮南子·泛论训》:“禹之时,以五音听治,悬钟鼓磬铎,置鼗,以待四方之士。为号曰:教寡人以道者击鼓,谕寡人以义者击钟,告寡人以事者振铎,语寡人以忧者击磬,有狱讼者摇鼗。”因以“悬鼗建铎”指听取臣民意见。
  • 释义:见“悬河泻水”。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见“悬梁刺股”。
  • 色彩:中性成语
年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年:年龄。比喻争论的事情既无根据,又无意义。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唐 张固 《幽闲鼓吹》:“ 潘孟陽 初爲户部侍郎,太夫人憂惕,謂曰:‘以爾人材,而在丞郎之位,吾懼禍之必至也。’户部解喻再三,乃曰:‘不然,試會爾列,吾觀之。’因徧招深熟者。客至,夫人垂簾視之,既罷會,喜曰:‘皆爾之儔也,不足憂矣,末座慘緑少年何人也?’答曰:‘補闕 杜黄裳 。’夫人曰:‘此人全别,必是有名卿相。’” 宋 钱易 《南部新书》己、 宋 宋谠 《唐语林·识鉴》、 宋 孔平仲 《续世说·贤缓》均载有此事。本指穿淡绿衣衫的少年。后称风度翩翩的青年男子为“慘绿少年”,本此。
  • 释义:过一天觉得好像过一年那么长久。形容日子难熬。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有病住院那段时间,我是度日如年,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 释义:南宋吴地风俗多重冬至而略岁节,冬至时家家互送节物,有“肥冬瘦年”之谚。见宋无名氏《豹隐纪谈》、宋范成大《吴郡志·风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