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生共死

首页 / 同生共死
同生共死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tóng shēng gòng sǐ

释义

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

出处

《隋书·郑译传》:“郑译与朕同生共死,间关危难,兴言急此,何日忘之。”

用法

同生共死作谓语、定语;指生死与共。

典故

是隋文帝杨坚回顾他与郑译的友谊时所说。杨坚(541-604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其女为北周宣帝皇后。宣帝死后,杨坚遂以后父身份入宫辅政,总揽军政大权,封隋王。大定元年(581年)代周自立,国号隋,改元开皇。开皇九年(589年)灭陈,统一中国。在位期间曾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对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同时,他还勤于政务,生活俭朴。在他统治的后期,隋朝已成为富足强盛的王朝。郑译(504-591年),字正义。荥阳开封(今河南开封)人。早年就与杨坚有同学之谊。杨坚篡夺北周政权时又有辅佐之功。为此,杨坚曾表示可以恕他十死。其后他曾因厌蛊(gǔ鼓)左道之罪被除名,复又授予隆州刺史,因请求治病回到长安。杨坚召见时,忆起两人昔日友情,便对侍臣讲:“郑译曾与我同生共死,历尽危难,这是我终生难忘的。”郑译通晓音律,曾为隋文帝修正雅乐。

造句

1.当年我们在战场上是同生共死的难兄难弟。

2.只要我们几百人能够同生共死,就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3.说道同生共死,你犹豫了,昭言……你为何犹豫?洛埋名

4.他要的就是他的霸王至死不降的傲气,他可以跟他同生共死,管他山崩地裂。

5.经济与金融同生共死,一荣俱荣,一衰俱衰。

6.改天碰见师父风道长,他俩正好可以义结金兰,撮土焚香,同生共死,成对成双……

7.他知道那里有一个灵魂正在注视着这场战斗,他们现在休戚与共,可以说是同生共死

8.又共诵结拜之辞,自然是同生共死,富贵毋忘一些言语。

9.耿恭和士卒推诚相见,同生共死,所以众人全无二心。

10.你活你的,我活我的,没有什么天长地久,没有什么同生共死,能承诺的只是,你需要我的时候,我做你的盾,寸步不离。

近义词
成语翻译
英语:

live and die together

同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指两人或两件事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讨论。意即相提并论;同等看待。语:谈论。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应用程序基础设施中的优化带来的性能改善不能与修复编得很差的应用程序所获得的显著性能改善同日而语
  • 释义: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
  • 释义:指齐心合力。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但无论如何,人民希望我们戮力同心。
  • 释义:同文: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共轨:全国车辙阔狭相同。统一文字,统一车辙。比喻国家统一。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自家人动刀枪。泛指内部相争。操:拿;戈:古代的一种兵器。
  • 色彩:贬义成语
  • 造句:同派政治集团内,煮豆燃萁,同室操戈的事,屡见不鲜。
死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原指人从出生到死亡。后形容冒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也作“出死入生”。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出生入死的旅程,我们应坦然接受生活的挑战。
  • 释义:本是孙子骂旧友原壤年老无德可称术的话,后亦指年老而不利于社会国家或拖累后辈。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这些旧的织网般的老工程会垂而不死,那些建造者也总是在我们中生活。
  • 释义:形容胸襟旷达,忘怀一切。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畏:惧怕。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蛲:人体寄生虫;蛔:蛔虫。形容不劳而获者终归会失败。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