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俱下

首页 / 十行俱下
十行俱下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shí háng jù xià

释义

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出处

《梁书 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

用法

十行俱下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读书极快。

典故
  • 南朝梁武帝萧衍的第三个儿子萧纲从小聪明伶俐,记忆力很强。他读书的速度相当快,能够十行同时阅读下去,而且能够做到过目不忘。11岁时就博览群书,写诗赋文章得心应手。因此被任命为宣惠将军,丹阳尹
造句

1.他家世代都在成都,逢年过节,十行俱下应接不暇。

2.却说梁简文帝纲,六岁能属文,读书一目十行俱下

3.谦慎宽厚,兼爱文学,读书敏速,十行俱下,覆棋不失一道。

4.李清菬幼有大志,过目不忘,读书十行俱下,十岁便有神童之誉。

5.轩辕辞在跑动中不断翻着书页,目扫十行俱下

6.她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十行俱下地看了起来。

7.有些文稿,我可以十行俱下,但有些则是需要字字精读。

8.你读书虽然十行俱下,不过我看你是食而不知其味。

9.他看书是十行俱下,速度特别快,但只是看热闹,学不到什么知识。

10.你能十行俱下,我就不能过目成诵?

近义词
成语翻译
英语:

be quick at reading

十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形容浑身病痛。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芳草:香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秦汉时每十里设置一亭,以后每五里有一短亭,供行人何处,亲友远行常在此话别。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意思是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走过秋,迎来冬,盈盈思念悄入梦;寒意浓,霜如风,一纸问候轻相送;东西里,南北中,十面埋伏福气动;逢立冬,情相拥,冷暖变换多保重。
下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临:来临。军队已来到城墙下面。比喻遭到围困。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敌人数量远超我们,已经兵临城下,我们得迅速转移,避免全军覆没。
  • 释义:对上讨好,对下傲慢。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谄:讨好、奉承。对上谄媚;对下骄横。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讨好上司,欺压下级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谄:讨好,奉承;欺:欺压。讨好上司,欺压下级。
  • 色彩:贬义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