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字的基本信息
  • 拼音:nán
  • 繁体字:南
  • 总笔画:9
  • 部首:十(十字儿)
  • 部首笔画:2
  • 声调:阴平
  • 结构:上下结构
  • 造字法:象形
  • 是否常用:是
  • 汉字五行:火
南字的基本解释

◎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南北。南方。南面。南国(指中国南部)。南陲(南部边疆)。南极。南半球。
◎ 姓。

南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nā 
另见 nán 
词性变化
nán 
〈动〉
(1) 向南走;向南移动 [move toward south]
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 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汉· 贾谊《过秦论
(2) 又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 桂林、 象郡。
(3) 又如:南辕(车辕向南)
nán 
〈副〉
(1) 向南 [toward south]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
南面称帝。——《史记·秦始皇本纪》
(2) 又如:南奔(向南奔跑)
(3) 另见 nā 

南字的起名寓意

(nán)指南方。(nā)佛教用语。

南字在汉语字典的解释

[①][nán]
[《廣韻》那含切,平覃,泥。]
(1)方位名。和“”相对。
(2)南方;南国。
(3)现代又因发展中国家多在南半球,习称“南方”,省称“”;发达国家多在北半球,习称“北方”,省称“”。如:南北对话、南南合作。
(4)南去;向南行。
(5)古代南方舞乐的名称。
(6)官爵名。后多作“”。
(7)明代对今南京的省称。
(8)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对女子的美称。
(9)姓。唐有南霁云。见《新唐书·忠义传上》。
[②][nā]
[《廣韻》那含切,平覃,泥。]
见“2無”。

南字在音韵字典的解释

[上古音]:侵部泥母,n?m
[广 韵]:那含切,下平22覃,nán,咸開一平覃泥
[平水韵]:下平十三覃
[唐 音]:*nom
[国 语]:nán,nā
[粤 语]:naam4
[闽南语]:lam5

带南字的诗句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唐朝· 王维《相思》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唐朝· 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奈南墙冷落,竹烟槐雨。——宋朝· 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满游春路。——宋朝· 晏几道《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村北村南布谷忙,村前村后稻花香。—— 方向 《咏儋耳二首》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唐朝· 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宋朝· 洪适《渔家傲引·子月水寒风又烈》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唐朝· 岑参《登古邺城》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宋朝· 刘辰翁《永遇乐·璧月初晴》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宋朝· 苏轼《满江红·江汉西来》

与南字同音的字
与南字同部首的字
与南字同笔画的字
与南字同五行的字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