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面目

首页 / 庐山面目
庐山面目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近代成语
拼音

lú shān miàn mù

释义

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出处

清 段雪亭《遗稿例言》:“苟非自作聪明,即欲省其铅槧,致令庐山面目,渐失其真。”

用法

庐山面目作宾语、定语;指事情的真相。

典故
  • 庐山因周武王时期高人匡俗结庐而居而得名,它三面临江,山势十分雄伟,山清水秀,风景奇丽。它临江靠水,山上烟雾缥缈,人们很难看清它的真实面貌。苏轼写《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近义词
成语翻译
英语:

the truth of something

庐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指庐山的真实面目。用以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释义: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 色彩:中性成语
目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指没有脸见人。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耸肩似鹰,目凶如豺。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表示为人们所听到看到,都已熟知。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在双轨体制下市场体制的高效率昭彰在人耳目,为市场体制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 释义:头长得像獐子一样;眼睛则像老鼠一样。形容人穷酸的样子或面貌丑陋;神情狡诈。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扬起眉毛,瞪着眼睛。喻粗犷浅露。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