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豆塞耳

首页 / 两豆塞耳
两豆塞耳

  • 色彩
    贬义成语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liǎng ěr sāi dòu

释义

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出处

《鹖冠子·天则》:“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用法

两豆塞耳作宾语;指不能认清全局。

近义词
反义词
两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指两雄不能并容,必定相争斗兼并。
  • 释义:两厢:双方;情愿:心里愿意。两方都愿意;互不勉强。也作“两相情愿”。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比喻奸诈的人。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猜:猜疑;避嫌。形容男女在幼小时一起玩耍;天真无邪;不避嫌疑。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瑞秋和汤米那段两小无猜的恋情并没维持多久。
  • 释义:指双方都愿意
  • 色彩:中性成语
耳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谓不问不闻,装聋作哑。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垂:低下;帖:同“贴”,顺从,服帖。形容非常驯服恭顺的样子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戴目:仰视的样子;倾耳:侧着耳朵细心倾听。认真听,抬头看。形容殷切期盼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同“盗钟掩耳”。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吕氏春秋·自知》:“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则鍾大不可負,以椎毁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掩)其耳。”后以“盜鍾掩耳”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公平》:“爲之而欲人不知,言之而欲人不聞,此猶捕雀而掩目,盜鍾而掩耳者,只以取誚,將何益乎?”《云笈七籤》卷九十:“若人不知則鬼神知之,鬼神已知而云不知,是盜鍾掩耳之智也。”亦省作“ 盜鍾 ”。 南朝 梁 任昉 《劝进今上笺》:“惑甚盜鍾,功疑不賞,皇天后土,不勝其酷。”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