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囵吞枣

首页 / 囫囵吞枣
囫囵吞枣

  • 色彩
    贬义成语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形式
    ABCD式的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拼音

hú lún tūn zǎo

释义

囫囵:整个儿;完整的。指不加咀嚼;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缺乏思考;笼统地含糊地吸收知识。

出处

宋 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囵吞个枣。”

用法

囫囵吞枣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形容读书不认真。

典故
  • 有个人曾经对人们说:“吃一点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吃多了,会伤脾的;枣呢,正好与之相反,虽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会对牙齿有害。”听的人中一个人听了,想了想,说:“吃梨时,只嚼不咽,还会伤脾吗?吃枣时,我不嚼,一口吞下去,这不就可以保护牙齿了吗?”另一个年轻人听他这么一说,就想开个玩笑:“你这不是囫囵吞下枣吗?”周围在场的人都笑了。读后:我们学习知识时不能囫囵吞枣,首先把要学的知识理解清楚,然后再认真去掌握它。如果学知识只是笼统地学,就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
造句

1.他的话突然停止了囫囵吞枣喘息的空气。

2.读书要思考,不能囫囵吞枣

3.学习要靠平时的积累,别到了临时才囫囵吞枣的抱佛脚,这是不可取的。

4.读书要有收获,千万不能一目十行、囫囵吞枣

5.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

近义词
成语翻译
英语:

lap up information without digesting it

日语:

なつめを丸(まる)のまま飲み込む;(読書内容などを)ろくに検討(けんとう)もせずうのみにする

俄语:

воспринимать без разбóру

德语:

eine Dattel hinunterschlucken,ohne sie zu kauen-etwas lesen,ohne es zu verstehen

法语:

manger les jujubes sans les mǎcher

成语歇后语

吃枣不吐核儿

囫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囫囵:完整的,整个儿的。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指只听懂或理解了其中的大概意思。
  • 色彩:贬义成语
枣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据传周文王嗜昌歜,春秋鲁曾点嗜羊枣。后用以指人所偏好之物。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道教经书中所说的“仙果”。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汉末孔融兄弟七人,融居第六,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取小者,大人问其故,答道:“我小儿,法当取小者。”见《后汉书·孔融传》李贤注。又南朝梁王泰幼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皆竞取,泰独不取。问之,答道:“不取,自当得赐。”见《梁书·王泰传》。后因以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从前印书用梨木或枣木刻板。形容滥刻无用不好的书。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拔人家的菜蔬,偷吃人家的枣子。比喻小偷小摸。
  • 色彩:中性成语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