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问青红皂白

首页 / 不问青红皂白
不问青红皂白

  • 色彩
    中性成语
  • 结构
    动宾式成语
  • 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六字成语
  • 年代
    近代成语
拼音

bù wèn qīng hóng zào bái

释义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何况这回巡捕做了原告,自然不问青红皂白,要惩办被告了。”

用法

不问青红皂白作谓语、定语;指是非不分

不字开头的成语
  • 释义:指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或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亢: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残忍。
  • 色彩:贬义成语
  • 释义: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现代都不曾有过。原讥讽人学无所得却故作诡异。后常比喻折衷。
  • 色彩:中性成语
白字结尾的成语
  • 释义:微风清凉,月色皎洁。形容夜景幽美宜人。同“风清月皎”。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含:包藏;莫:无处;无法;白:弄明白。指有冤屈无处申诉、无法昭雪。
  • 色彩:中性成语
  • 造句:他对律师说,我含冤莫白,被加上了偷窃的罪名,一定要向法院上诉的。
  • 释义:谓书成人老。语出唐刘知几《史通·忤时》:“每欲记一事载一言,皆阁笔相视,含毫不断。故头白可期,而汗青无日。”
  • 色彩:中性成语
  • 释义:混淆:混杂不清;使界限模糊。把黑的白的故意搅在一起。指有意制造混乱以颠倒是非。
  • 色彩:贬义成语
  • 造句:证据如此确凿,还能容他强词夺理,混淆黑白吗? 
  • 释义:故意颠倒黑白,制造混乱
  • 色彩:贬义成语
up